黄海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日两国在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要交锋。这场战役发生在1894年,当时中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黄海海战中,中国海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但由于实力上的差距,最终还是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其中,有一位英雄壮烈殉国,成为了这场战役中的一个悲壮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英雄名字响亮,他就是邓世昌,中国海军中的一位杰出将领。出生于一个诗书世家,父亲邓焕庄眼光独到,认为无论儿子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选择其他道路,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掌握外国先进的科学知识。在那个视英语为“蛮夷之语”的时代,这样的观念可谓是惊世骇俗。

邓世昌在父亲的引领下,前往上海,进入教会学校,向西方人学习英语和算术。他的新知识接受能力极强,学业进步神速,短时间内便能与洋老师对话,并能阅读英美原版书籍。洋老师对他赞赏有加,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大为喜爱。

1867年,沈葆桢肩负重任,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同时创办了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这两个班级在开始招生时,主要生源来自福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16岁以下学生。后来由于生源不足,招生范围逐渐扩大到广东、香港一带,甚至将年龄要求放宽到20岁以上。

这个消息传到了邓世昌的耳中,他立刻向开明的父亲禀告,要求报考这两所学堂。他的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邓世昌回到广州,参加考试,凭借出色的成绩顺利考取了驾驶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参加报考的学生中,家境贫寒之士占据了大多数,其次是受到外国影响的家庭和商人子弟、外国学堂学生。想要报名入学,必须将三代名讳、职业、保举人功名经历详细填写保结,并取得其父兄及本人的甘结。然而,这并未难住邓世昌,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邓世昌在船政学堂的五年里,始终保持着奋发向前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他的成绩在所有科目中都名列前茅,展现出了他的优秀才能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他对风涛、沙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以及中外交涉例文等各种知识无所不研究,并且精通掌握。

特别是在随“建威”练船到南洋实习期间,他展现出了实际驾驶和管理舰船的高超素质和技能,深得外籍教官的赞扬。他的表现也得到了沈葆桢的高度评价,称赞他是船政学堂中最聪明伶俐的青年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世昌很快便得到了提升,成为了一名高级将领。

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后,邓世昌已经是战舰“致远号”的管带了,他与部下一起,在黄海海战中与日本海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邓世昌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指挥着战舰与日本军舰进行近距离交火,在激烈的战斗中不断打退敌人的进攻。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邓世昌看到十分嚣张的日舰“吉野号”,于是便下令开船撞向对方,准备与其同归于尽,眼看就要撞上了,却不想被对方的一枚鱼雷击中,邓世昌与部下一起壮烈牺牲。

黄海海战虽然失败了,但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却永载史册。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也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