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原银保监会开出首批针对理财公司的罚单以来,关于理财公司罚单已经上千万。10月2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又披露了两张关于银行理财公司的大额罚单,其中,工银理财在10月18日因8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重罚710万,也是迄今为止理财公司收到的罚款金额最高的罚单。

从具体的罚款事由来看,工银理财存在合作机构管理有缺陷,通过混同账户归集理财产品收益并支付费用,理财产品信息登记不及时,未按规定披露理财产品净值,理财产品期限管理和估值方法不符合监管规定,理财产品未与所投资资产相对应等8项违规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19年正式开业以来,工银理财虽然净利润高速增长,但产品规模在最近一年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缩水,部分产品的收益率展露颓势,四年两任的董事长与总裁也给工银理财的内控管理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余额大幅缩水%,超200只产品破净

据工商银行2023半年报,工银理财发行的理财产品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上半年净利润9.69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该公司的总资产为202.39亿元,理财产品余额为15020.55亿元。

事实上,2021年末工银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高达20218.04 亿元,2022年末缩水至额17622.88亿元,及至目前,产品余额缩水幅度高达25.71%。工银理财产品规模的大幅缩水,也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一个缩影。

8月初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截至6月末,国内理财市场规模相比去年同期缩水了2.31万亿,同比降幅为13.07%,不仅如此,整体规模也首次被公募基金反超。除了工银理财的产品规模出现大幅缩水,其他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如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等,以及招银理财、华夏理财等头部股份行,都出现了理财产品规模的下滑。

除了整体规模的缩减,工银理财在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上的分配也值得关注,对比2022年报与2023半年报,可以发现工银理财的固收类、权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的余额都有所减少,但固收类理财产品余额降幅较小,整体占比从去年末的92.5%上升到94.1%;混合类理财产品余额的占比则从去年末的7.1%大幅下降到5.5%,权益类理财产品余额的变动相对较小,占比仍为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银理财产品分布向固收类理财汇拢,或与去年理财市场经历的“破净潮”有关。2022年银行理财出现两轮“破净潮”,上千只遭遇破净的理财产品中也包含工银理财的产品。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7日,工银理财一共1338只理财产品中,破净产品就有238只,占比达到了17.79%,在榜单的23家中资银行理财子公司中,破净产品和占比都是最高的。

据相关媒体报道,去年出现破净的产品中,更多的是权益类产品等中高风险产品。而银行理财的投资者普遍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在经历破净潮后,投资者们便更倾向于投资属于中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工银理财的固收类产品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从整体表现来看,工银理财的固收类产品相较于权益类产品的表现也更好一些。根据联合智评公布的2023年9月理财评价月报,工银理财发行的“核心优选固定收益类长城系列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在“纯固收类产品预期评价高分top10”中排名第5,近三个月的年化收益率是5.58%,在前十中最高;发行的“两权其美混合类3个月定期开放式法人理财产品”在“混合类产品预期评价高分表”中排名第8,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是2.44%。而“权益类产品预期评价高分产品列表”中,工银理财的权益类产品并没有上榜。

管理层更换频繁,首任董事长被查

内部经营管理层面,成立四年,工银理财已经经历了两任董事长与总裁的高层变动。

2019年开业时,工银理财的首任董事长是工商银行前“资管大佬”顾建纲,首任总裁则是唐凌云。及至2020年末,任职仅一年半顾建纲突然辞职,不再担任工银理财董事长的职务,但仍保留了工行资管部总经理的职务。而原工银瑞信基金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海璐,接任顾建纲成为工银理财第二任董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初,唐凌云到龄退休,工银理财总裁一职空缺超两年,直至今年6月,由工银土耳其原董事长高向阳担任第二任总裁,才补齐这一空缺。

今年8月,顾建纲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与监察调查,一时间业内哗然。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0年12月,就有相关媒体报道,工银理财交易室处长易重彬、固守处处长李超都被门头沟检察院带走。这两位工银理财的中层管理,同时也都是顾建纲在工商银行资管部门的下属,当媒体放出这两名处长被带走的消息后,顾建纲突然辞任工银理财董事长。个中有多少联系,不禁引人遐思。

高层的落马与频繁更换,对工银理财的内部经营管理有害无益。今年年初,随着《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过渡期结束,理财公司内控整改提上日程,工银理财在接受采访时还对外表示,正在持续提升内控精细化水平,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健全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全员参与的内控机制。

但最近收到的高达710万元的大额罚单,以及“投资资产风险管理不到位”“合作管理机构存在缺陷”“信息登记不及时”等违规行为,却与工银理财对外宣称的提升内控精细化水平相悖,实打实地暴露了工银理财在内控管理上的缺陷与漏洞。

在黑猫投诉平台,也有数十条与“工银理财”相关的投诉,其中一条表示“工银理财虚假宣传,写的稳健性投资,年化收益率是3%左右,但自己购买后每天都在大量亏损本金,且不能操作申请提前赎回”,一条表示“自己收到推送说购买工银理财持仓14天就可以获得一张100元的京东e卡,自己购买后,却并没有收到京东e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有国有大行背书的工银理财,不少养老理财产品、固收类理财产品在市场都比较受欢迎,“颐享安泰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养老理财产品”发行后甚至额度经常需要靠“抢”。但要在波动的理财市场中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工银理财既要加强内控管理,也要提升自己的投研能力,择机推出不同策略的权益类产品,适当提升权益类产品的占比,才能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形成自身的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