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说艺术品是品位的风向标,于是很多人开始借助这种方式实现某种程度的自我认定,他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收藏圈。

近几年,加入收藏圈的人络绎不绝,而杭先生作为收藏的忠实爱好者是收藏圈的有名人物。

他自始至终对琴棋书画类作品都颇为喜爱,以至于只要听到哪里有名画古迹出世,杭先生都想要亲自去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他听说在某个地方有着名家字画,于是赶忙驱车前往。

匆匆赶到的他,一出手就买下了八幅画作,后来经过鉴定,发现其中7幅是假的,还有一幅竟是故宫散失多年的孤品,因为这幅画的影响,让他在收藏界一夜成名。

杭先生和这幅名画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杭先生作为扬州博古中心的负责人,接到了吉林通化的一位朋友的电话,电话中朋友说他的邻居黄先生家中有很多幅名人字画,而其中就有杭先生倾心已久的“扬州八怪”其一郑板桥的“瘦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在扬州的杭先生一听是自己心心念念郑板桥的“瘦竹”,二话没说当即就决定与朋友一起赶往吉林通化一探究竟。

这郑板桥的“瘦竹”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人对他有如此的吸引力。

正如郑板桥所说:“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在郑板桥这里,板桥和竹子之瘦,瘦到精神。瘦竹之线墨,是细而笔直的,给人一种细而挺直,直而劲节,劲节而具韧性。人们或许心中所敬仰的就是类似于郑板桥似的瘦君子、瘦竹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如此信念,在2010年,才让扬州的杭先生一听到风声就不辞辛苦,驱车千里赶往东北,冲着郑板桥的“瘦竹”而去。

舟车劳顿,杭先生赶往吉林天色已经很晚了,出于礼貌,杭先生决定次日再与朋友拜访。

隔日,杭先生终于见到那批待价而沽的古画,杭先生朋友来的路上就已经跟杭先生说明,他的邻居黄先生可能不单出郑板桥的“瘦竹”,而是他的八幅字画一起出。

但身为“画痴”的杭先生则认为没关系,只要能得之所愿,花再多的钱也没有关系。

2010年,几人约在茶馆里会面,杭先生只见来人捧着八幅古字画缓缓走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八幅字画还有一个稍不相同的,它比别的字画多了一个“包装盒”,装在了一个陈旧的木盒子里面,其余七幅画都是卷轴装裱好了放在一起。

杭先生一见来人,心脏就跳得突起,这八幅画可都是出自大家啊。

待人都坐下,将画作摊开在桌子上,这八幅除了已经知道的郑板桥的“瘦竹”,还有其他著名画家郎世宁、颜伯龙、钱维城的作品。

其中放在最中间,装在木盒子里的是钱维城的一本小册页《山水画页》,杭先生不禁大喜,里面任何一幅字画都让自己爱不释手,其中最中意的还是郑板桥的“瘦竹”和钱维城的《山水画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再喜欢,杭先生也算得上是收藏界的老手,尽管对方说是这些都是早前在一位老人家手里收进来的,只不过最近着急用钱才急着把最心爱的东西卖掉。

并且黄先生坚决表示这些字画绝对是从故宫里流传出来的真迹,都是在民国初年流传下来的。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局势逐渐混乱,从之前故宫里流传出来后一直千回百转。

他表示自己在老人家那里买来也是费了千辛万苦之力,绝对不会有赝品。

但是杭先生在收藏界摸爬滚打那么多年,根本就不会轻易相信商人说的话,拿着眼前的字画仔细地端详了起来。

看着字画的笔法与纸张也不像是赝品,但是其他的字画在年号和纸张上多多少少有些纰漏,不确定是不是赝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至杭先生小心翼翼地将小木盒子打开,看着清朝著名宫廷画家钱维城的《山水画页》不禁痴了。

这幅画无论是从外面的包装,还是看细腻的笔触都让人拍手叫绝,整体上看确实与其他几幅字画着实不同。

杭先生立刻对黄先生表示《山水画页》这幅画自己一定要。

黄先生看在杭先生也是真心想买字画,也没有过多的弯弯绕绕,两人直接就谈起了价格。

刚开始就谈起最引人注目的钱维城的《山水画页》,单单是册页就要八十万,再加上外面的盒子整体一起出要一百二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价格的杭先生知道自己虽然爱画心切,但身为“老油条”的自己,怎么也不能花那么多的冤枉钱。

最后两人除却钱维城的那幅画,其余七幅成交价四十一万,尽管杭先生对这七幅画的真伪有待确认,但是为了能顺利拿下自己最中意的字画,这个价钱自己还是暗自满意的。

接下来两人就开始盘算钱维城那个小册子了,杭先生自然是不紧不慢,精打细算的来,黄先生报价最低价是不能低于五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杭先生可是收藏界里实打实的杀价高手,直接就说加上其余七幅画一共成交价七十八万,不然自己就全都不要了。

黄先生好一番犹豫,怕杭先生真如他所说的弃画而去,也没有继续坚持,两人最后商量立马交割价78万整。

看着豪爽的黄先生,老杭也不再犹豫,立即支付了七十八万,买下了这一箱字画,看着眼前的字画,杭先生喜不自胜,急忙回到了扬州。

急忙赶回的杭先生自然是想要着急的揭开自己心中的疑惑,奔波劳碌那么多天,亟待知晓自己收获的字画到底是真的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杭先生对自己的眼光确实挺自信的,但是这一次真的有些拿不准,回到家之后,看着眼前的字画,杭先生越来越心慌,唯恐这八幅画作是赝品。

最后心思焦虑的杭先生主动联系了央视鉴宝的一位老专家——蒋文光先生,来彻底除去自己心中的惶恐。

蒋先生也是第一次听说有人如此大胆,一次性收购了那么多画,自然是不愿相信的,但是听杭先生说这批画里有郑板桥和钱维城的字画时,顿时也来了兴趣,亲自来到了杭先生的住处进行“鉴宝”。

蒋老先生的到来就像是给杭先生吃了定心丸一样,让他逐渐放下心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文光是全国著名的书画、金银器、碑帖鉴定专家,身为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央视《鉴宝》栏目的评委,之前由他坐镇的鉴定现场差点被前来鉴宝的市民“挤破门”。

蒋老先生将包含郑板桥“瘦竹”在内的画卷一一查验,可最后的结果却是郑板桥、郎世宁等著名画家的画作全部都是假的,都是后人根据他的真迹进行临摹的。

但结果还有一点让杭先生欣慰的是这些虽然不是真迹,但也都是清朝时期临摹,并且临摹的画家也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这些字画用来收藏是完全是可以的。

尽管如此,杭先生依然很是失望,对最后钱维城的《山水画页》也就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等将老先生鉴定到《山水画页》的时候,脸色不禁动容。

根据他那么多年鉴画的经验,仔细检查后发现这确实是从宫里流传出来的钱维城的真迹,并且这幅画上印着乾隆的印章,也证明乾隆皇帝曾经就收藏过这幅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到这个结果后让杭先生的心情一下又飞向了云端,不敢相信最后一个木盒子里不仅是宫廷画家钱维城的真迹,而且还曾经是清朝皇宫里皇室珍藏过的宝物,就连乾隆皇帝竟然在这个小册页上留下了字迹与印章。

且不说册页的价值,单单是从宫殿里流传出来的物品,就已经非常激动人心了。

想想自己花七十八万,邀请专家给自己鉴宝竟然给了自己两次意外惊喜,不免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并且将老先生告诉他,这个《山水画页》是册页,篇幅还比较长,又有着乾隆皇帝的印章,起拍价最起码就要20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接连一个惊喜让杭先生有些应接不暇,仔细算来,这个《山水画页》还是故宫宝物,故宫的旧藏无疑了,七十八万买到绝对不亏。

这突如其来的捡漏事件震惊了收藏界的所有人,杭先生也因为自己花七十八万买到假画但意外捡漏2000万成为名人,风云一时。

据杭先生回忆,也是因为当时入了这个圈,他将自己家里面的房子卖了,后来自己老婆也跟自己离了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杭先生在讲起自己捡漏的故事的时候也给热爱收藏的人几个小建议。

第一就是一定要从去学基本的鉴定知识,当自己有了眼见之后,才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第二就是不要以赚钱的心态去收藏,心态要放平,第三就是坚定自己热爱的东西,给自己足够的信心。

1. CCTV 经济频道-鉴宝 2011-12-9

2. 《桐阴论画》 秦祖永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8-1

3. 《郑板桥一门书画》 徐石桥 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