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9岁淮南姑娘小艺(化名),正值青春靓丽、活力飞扬的年龄,却被多家医院多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肠梗阻、感染性休克、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气道大出血……近一个月时间里,她一次次地被医生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罪魁祸首竟是深部真菌感染。

危难关头急诊手术保性命

“高烧、心率130、意识模糊……”近日,家长把已陷入昏迷中的小艺紧急转送往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救治。

经了解,小艺近期已发生三次肠梗阻,最后突然意识不清和休克,在当地医院ICU治疗后仍不能根本改善,出现腹泻。

“肠梗阻后腹泻病因不明,尽量先做肠镜,看看肠道内的状况。”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唐敏为患者紧急做了肠镜,检查中发现患者肠道内布满了大量黄绿色苔藓样污物,乙状结肠肠粘膜坏死,考虑是特殊病原体感染可能。

“快请普外科医生,尽快送手术室!”重症和消化内科紧急会商后作出决定。

患者病情危急,危难关头由不得半点犹豫,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孙敏志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迅速联系手术室及麻醉科,为患者安排急诊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患者施行了剖腹探查术。

但这一剖,却让在场的医护倒吸了一口凉气!肠道有三处肠粘连水肿,分离后发现三处破口形成内瘘,黏连严重。终于,在普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配合下,病变肠段被切除,胆大心细的医护团队为小艺搏出了一线生机。

感染危机中寻找一线生机

就在大家稍稍为她松了一口气时,一个坏消息从重症医学科传来,小艺手术后第3天出现气道大出血。

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女孩肺部也出现了高度疑似真菌感染的病灶和凝血块,尽管在进行机械通气,仍反复出现窒息,血氧含量极低,甚至一度心搏骤停!死神扼住了花季少女的咽喉,孩子的父母被绝望和无助笼罩。

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楠带领重症团队,在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钱堃协助下,分秒必争地为患者进行纯氧通气、气管镜吸引、镜下及全身止血、胸外按压、电除颤、抗休克……终于,气道出血的程度渐渐减弱,呼吸机总算能把少量气体送进孩子的肺里了。“这样不行!”王楠严密评估后决断,“但凡再出现一点点出血增加,会立即再次窒息,这个孩子经不起任何波折了,上ECMO!”

重症医护团队立即行动起来,沟通谈话、准备物品、预充管路、消毒穿刺,仅半个多小时,VV-ECMO(体外膜肺氧合)即成功转机,随着磁悬浮血泵高速转动的沙沙声,传说中的“魔肺”顺利接管了孩子的肺脏,将呼吸功能维持在非常满意的状态。

“但后面仍有很多关卡要闯,团队要积极进行下一步的综合治疗,帮助患者衰竭的呼吸功能挺过来。”王楠介绍,团队成立医护专班,24小时严密监测,带着患者一起渡过难关。

多学科协作度重重艰险

及时内镜诊断/拼搏的手术干预和强有力的生命支持,一附院北区医护团队终于帮助小艺抓住了一线生机,她的每分每秒都牵动着大家的心。消化内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影像中心、病理中心、病原微生物室的专家多次进行会诊讨论,制定周密治疗方案,重症专业护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守护在她的身边。

“感染基本控制住了”“伤口愈合得很好”“可以撤离ECMO”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神志清醒……战局终于慢慢扭转,孩子的生命力逐渐占据上风,一个个捷报让全体医护和小艺的家人拥有了久违的欢喜。

王楠介绍,真菌(fungus),是一大类有细胞壁和真核结构,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迄今已有记载的真菌在 10 万种以上,致病真菌百余种。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们是感染真菌病的高危险人群,因为抗生素不仅杀死致病的菌种,也杀死正常存在人体的细菌,改变了口腔、肠道及阴道内的微生物平衡,并造成真菌的过度生长。艾滋病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及接受化疗者等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感染真菌病的风险也较高,另外糖尿病患者、年长者及婴儿也是高风险群。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部位,常见的有皮肤、口腔粘膜等浅表部位真菌感染,如足癣、灰指甲、鹅口疮等,规范治疗往往预后良好,但一旦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如肺部曲霉感染、消化道毛霉感染等,则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临床病死率极高。

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要预防身体被致病真菌侵害,那我们就要对平时的生活起居及日常饮食注意,勤换衣服,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滥用。胃肠疾病不可忽视,胃肠镜的健康体检和疾病诊断十分重要。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通讯员 付艳

来源: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