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 珍贵的“黄罐”老枞水仙

说到海堤“黄罐”老枞水仙,在当时可以算是“稀罕物”。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黄罐”老枞水仙仅用于出口,承载着华侨眷恋故乡之情及为国家出口创汇之责。据老茶人介绍,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市场,就算是种茶农民、做茶师傅,也买不到一罐“黄罐”。“黄罐”老枞水仙仅限于外供公司凭“外汇券”才能购买得到,或者有海外关系外汇贡献的“侨眷”才能享受“黄罐”待遇。

那个时候,不少普通工人每人每月工资只有三十几块钱,而一罐老枞水仙需要六十二块钱。这在当时,一罐125克“黄罐”老枞水仙就相当于普通工人2个月的工资,而且还要消耗一张侨汇券,喝掉3斤“黄罐”老枞水仙就可以购买一台电视机。

上世纪80年代初,国际友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开始频繁地来到厦门这个名扬海内外的口岸,很多人怀念“黄罐”的味道,都很想在这里品尝一下地道的、味美的中国茶。老厦门人说,当时广东潮汕一带的客户要通过特殊关系,才能以“外销转内销”的方式向出口部门少量购买,经销商购买一大卡车其他品种的内销茶,最多也只能配销5箱的海堤“黄罐”老枞水仙。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谁手中拥有海堤“黄罐”老枞水仙,谁就像是戴着“劳力士”、开着“红旗车”一样有品位、有地位,海堤“黄罐”老枞水仙成为茶圈内茶友们爱不释手、梦寐以求的好东西。

来源:中茶海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