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李鸿章虽然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大臣中也算对西方军事技术了解比较多的一位。不过他毕竟只是传统科举出身,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于新式的铁甲舰了解有限。

因此海防大筹议以后,李鸿章负责购买铁甲舰一事的时候,他所能想到的也仅仅就是必须价廉物美,火炮口径要尽可能大,而且吃水不能超过20英尺(6米)以适应中国港口的水文条件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

英国的“英弗莱息白”号铁甲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的“英弗莱息白”号铁甲舰

仅仅这些条件显然不能够买到合适的铁甲舰。为了避免花冤枉钱,1880年从英国购买土耳其转售的铁甲舰失败,清廷命李鸿章在英国订造新式铁甲舰时,他决定委托时任驻德公使的李凤苞和驻德使馆二等参赞的徐建寅具体负责此事。

李凤苞曾经在船政局任职,此前带领第一届海军留学生前往欧洲时,又奉命考察了土耳其想转卖的铁甲舰,积累了一定的近代海军知识。而徐建寅早年就随父亲徐寿为参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之后又多次协助其父建造蒸汽船,在江南制造局任职时,研制枪炮弹药、硝酸、硫酸和汞爆炸药,并在洋员顾问的合作下翻译了《炮与铁甲论》、《格林炮操法》、《造硫强水法》、《汽机必以》等一系列军工书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应该说李鸿章还是选了两个合适的人选。

德国的“萨克森”级铁甲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的“萨克森”级铁甲舰

此时世界上第一海军强国是英国,而且清政府也说在“英厂定造铁甲二只”,不过此前在英国购买蚊子船、撞击巡洋舰都不甚满意的李鸿章对英国还是很有顾虑,加上在海军方面刚刚起步的德国有意在军舰出口市场上有所突破,多次对他开展工作,所以李鸿章还是要求李徐二人考察英德两国的铁甲舰和船厂,再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合作对象。

德国对于此事非常热忱,伏尔铿造船厂和西门子、克虏伯、毛瑟、刷次考甫等军工厂都积极邀请李凤苞、徐建寅前往工厂实地考察并热情款待。德国海军还邀请李凤苞等人参观了德国海军的基尔军港和德国最新式的“萨克森”级铁甲舰。

建造中的“定远”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造中的“定远”舰

相比之下,英国人要冷淡得多。特别是此时李鸿章在英国订购的撞击巡洋舰“超勇”、“扬威”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工期延误,双方矛盾加深。英国方面认为李凤苞、徐建寅的到来是奉了李鸿章的命令前来故意挑刺的,因此连徐建寅要求参观为清政府建造的“超勇”、“扬威”时,都遭到了拒绝。

这么一来可想而知,在给李鸿章汇报时李凤苞明显倾向于在德国订造铁甲舰,加上英国的报价远高于德国,对英国人极度失望的李鸿章也顺水推舟,最终两艘铁甲舰的订单落在了德国人手中,也就是后来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两舰,而英国则错失了这笔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