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022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高达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2.8%,位列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排名前三。

同时,对绿色金融的监管制度体系也日趋完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的发布标志着国内标准的进一步统一并与国际接轨,大幅度提升了绿色纯度。

相比之下,房地产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节奏虽然同样迅速,但总量规模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21年,中国房企发行绿债规模约为94.3亿元,相较2020年翻了三倍。截至2023年6月,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额约3.2万亿元,但其中房地产行业绿债规模为697.5亿元,不足3%。

我们整理的数据显示,房地产行业绿色债券平均单只发行额13.2亿元,普通信用债的平均单只发行额仅有7.7亿元。绿色债券违约率低、不占发债余额的特征,使其申发额度上限较高。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正在致力于降低发行绿债的融资成本,绿色债券财政激励政策不断落地。

绿债核心要素:拓展渠道、降低成本、优化结构、提升声誉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将绿色债券定义为“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根据其规定,绿色债券有四个核心要素:

募集资金用途: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需100%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活动等相关的绿色项目。

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说明书等文件需要披露绿色项目的具体信息,内控方面还要求披露项目遴选的职责划分、具体实施过程等。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作为绿色债券市场的“看门人”,需大力防范“洗绿”“漂绿”行为。

募集资金管理:开立募集资金的专项监管账户,全流程追踪募集资金流向。闲置募集资金可进行单期投资期限小于12个月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产品,如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地方政府债等。

存续期信息披露:债券存续期内应按年披露上年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鼓励提高披露频次为每半年或每季度,现行的最低披露频次为按年披露。

绿色企业债券可以分为普通绿债碳收益绿债绿色项目收益债券绿色资产支持债券等四大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色债券助力房企在融资市场中拓展渠道,降低成本。自2020年8月央行、银保监会等机构实施“三道红线”以来,降杠杆成为房企的主旋律。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搭建投入成本巨大,融资难的问题对房企投身绿色转型形成一定阻碍。但是,发行绿色债券不受发债指标限制,在企业负债率低于75%的情况下,绿债的发行不需要考察企业其它信用产品的规模。

此外,在偿债保障措施完善的情况下,绿债允许企业使用不超过50%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主体信用评级AA+且运营情况较好的发行主体,可使用募集资金置换由在建绿色项目产生的高成本债务,帮助企业在完成绿色转型的同时,优化债务结构。

房企绿债规模快速扩大

2021年是房企绿债规模成倍增长的元年。当年房企发行绿债规模约94.3亿元人民币,相较2020年翻了三倍。由于绿色项目认证与发行周期较长,大量在2021年申发的绿债在2022年集中落地。2021到2022两年间,我国房企绿债规模占历史总额的53.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债规模成倍增长主要得益于2021年绿债支持目录的细化,清晰的认定与支持条件让发债企业明确了发债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市场上发行绿债的房企以零违约率的国央企为主,金茂资管、金融街控股和万科已分别发行70亿及以上规模的绿色债券,占发行总量近半数。受限于业内ESG概念仍在贯彻初期,可用于撬动绿色金融工具的合格资产可谓凤毛麟角。

从企业运作角度看,实际发行绿债仍面临着许多难点,对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与抗风险力都有很高要求。换句话说,大部分企业的硬件条件不够支撑撬动绿色金融杠杆,是房企绿债规模小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于全球债券市场,中国房企离岸公司债余额为1538.1亿美元,绿色债券仅有38.3亿元,赛道较窄。但由于开发商违约持续且疫情后复苏弱于预期,外国投资者保持谨慎态度,离岸绿债增速大幅放缓,2023上半年的发行规模不及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出口转内销”使内地绿债市场获得更大增长,上半年房企发行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二,企业也将重心放在中国内地绿债市场。

绿色融资为房企带来新路径

绿色融资的优势在于发债额度大、募资用途可补充运营资金、融资成本低,债贷结合增信,同时绿色建筑还能享受减税,发绿债享受帖息等政策优惠。绿债由此在众多融资渠道中脱颖而出,在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信用评级的基础上获得高额融资。

中海地产2022年的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显示,评级AAA的中海宏洋在2023年6月首次发行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总注册金额高达50亿元,高于此前所有公司债的总和(中海宏洋共发八只企业债,合计票面金额49.62亿元)。50亿的概念,等于中海宏洋2023年1-3月的在建项目总投资66.15亿的75%,融资力度可见一斑。

目前全国发债房企主体中,信用等级在AA及以上的有449家,仅占一半。房地产行业普通信用债违约风险整体高于其它行业,因此债券票息较高,意味着企业相应需承担的融资成本也更高。

国内市场绿债几乎全部依托国央企,至今保持着零违约率的记录。这些企业信息披露规范且监管力度大。因此整体绿债市场表现出低风险低票息,低融资成本的特点。

绿色资产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绿色风险已被纳入主流投资观念的考量中,配置绿色资产成为投资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

2022年银保监会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详细规定了银行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比例成为考核KPI,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正式纳入考核覆盖范围。其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从而实现头部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增加对绿色金融的投入。

目前,各机构正在呼吁国内落地绿债的资本利得税实际的税收减免措施。预计在投资测利好政策落地后,绿债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绿色、低碳、环保,是房地产行业顺应时代发展、完成转型升级的“必修课”。

报告下载链接:https://app.jingsocial.com/microFrontend/leadGeneration/jsf-leads/list/contentMarketing/3DDdcBBbuVJEXHQKQUR5nM/fF6HH3UHCE55wzwchMe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