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松筠

一、罕见病定义与现状

(一)罕见病定义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发病率极低的一类疾病。《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将符合“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定义为罕见病。

(二)罕见病现状

近年来,罕见病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直以来,罕见病都是世界难题。首先,罕见病疾病负担严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患者人数达3亿,中国约6000万。其次,由于罕见病患者众多且分散,疾病诊疗面临巨大挑战。80%罕见病与遗传相关,疾病疑难复杂,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致残、致死率高,常需终身治疗。由于每种罕见病患者人数很少,相关研究与认知不足,误诊漏诊率高,调查表明72%的罕见病患者被误诊。同时,罕见病治疗手段不足,已有批准治疗药物或方案的病种尚不足10%。尽管面临众多严峻挑战,但伴随全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相关研究力度正在不断加强,新的诊疗方法也逐渐出现。

二、关注罕见病患者心身问

(一)罕见病常常伴发心身问题

罕见病患者常常伴随心理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疾病本身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精神情绪心理异常;(2)疾病的躯体症状如疼痛等诱发心理问题;(3)来自疾病的心理与社会压力诱发心理问题,也就是心身问题。

(二)罕见病心身问题的形成

从心身医学的角度来讲,心身一体,心理因素和躯体症状密切相关。躯体疾病可以对心理和情感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因素包括情绪、压力、焦虑、抑郁、创伤等,同样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具体来说,心理因素既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睡眠等行为因素直接影响躯体功能,也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和自主神经系统间接引起躯体症状,最终导致躯体症状与疾病的出现或恶化,产生心身问题。

对于罕见病患者来说,除了承受躯体痛苦,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就医难、用药难、终身无法治愈”等问题,罕见病患者会感到不安、恐惧与担忧。面对外貌或身体功能上的明显变化如面部畸形与肢体残疾、依赖他人照料或接受特殊治疗,患者会产生自卑感。由于发病率极低,很难找到同病患者交流互动,导致孤立无助感。此外,被误解排斥甚至经历社会孤立与歧视、财务担忧、医疗资源与社会支持不足等等,均可带来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种负面情绪,进而引发心身问题。临床表现为躯体和心理层面同时出现症状,既有难以通过常规医学检查或诊断方法解释和治疗的头痛、胃痛、关节痛、疲劳等躯体症状,也有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二者相互作用、加重病情。罕见病的特殊性及与之相关的身体状况所带来的“病耻感”使得患者难以主动寻求甚至拒绝精神心理方面的帮助,进而导致诊治的延误,造成严重后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罕见病患者心身问题的科学研究,无论是发病情况还是相关机制研究都非常有限,亟须加强。

三、罕见病心身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医疗专业人员对罕见病及心身医学的理解

通过各种培训,实现“会看罕见病的医生不再罕见”,让“会看罕见病的医生了解心身医学”,从根本上改进罕见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二)强调罕见病多学科团队(MDT)中心身医学专家的重要性

MDT作为一种协作性的医疗模式,通过不同领域的医疗专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关怀。心身医学专家在罕见病MDT团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能够将心理和躯体两个维度的问题视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多学科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和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协助其他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全面应对罕见病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挑战,提高整个MDT团队的工作效能。

(三)重视罕见病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支持与治疗

罕见病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和生物医学因素,综合运用心理、药物、物理等各种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增强抗逆能力,减轻心理压力和心理痛苦,其作用非常重要。罕见病患者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1)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摆脱自我否定和负面思维,克服罕见病带来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2)家庭治疗,能够帮助罕见病患者和家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与互助关系,进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3)艺术治疗,包括音乐疗法、艺术疗法、表演疗法等,可以激发患者的积极情感,帮助患者更好地接纳病情,减轻心理压力。

(四)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建立支持网络

引导罕见病患者加入相关的患者组织或支持群体。这些群体可以提供精神支持、交流经验和资源分享,帮助患者应对心身问题。

五、以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为例谈罕见病心身问题的形成与解决

AIP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卟啉代谢途径中第三个酶活性缺乏,引起体内卟啉前体如δ[1]氨基酮戊酸(ALA)聚积,在诱因作用下,产生急性间歇性致死性发作,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神经内脏症状、神经精神症状、肌无力和瘫痪、抽搐等。

AIP急性发作时,过多的ALA损伤中枢神经,导致了精神情绪异常。表现为发作前驱期的脑雾状态(思维模糊混乱、注意力不集中等)、发作时的焦虑抑郁、躁狂、精神病样症状。解决这些异常的关键在于及时应用特效药高铁血红素或者输注高糖,以降低体内ALA水平,减轻神经毒性,控制急性发作。

AIP急性发作时的疼痛管理非常重要,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病情迁延、镇痛药依赖。因疼痛可以导致失眠焦虑抑郁,进而引发心身问题,因此应在药物镇痛同时给予心理治疗,让患者尽可能了解疼痛原因及解决方案,增强战胜疼痛的心理力量。必要时辅以抗焦虑抑郁药物。

在缓解期间,一些AIP患者特别是经历了反复且程度严重的急性发作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失眠、焦虑抑郁及疼痛等慢性症状。患者反复经历剧烈腹痛,甚至瘫痪,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急性发作充满担心与恐惧,住院、误工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生活质量下降也给患者带来焦虑不安。巨大心理压力引发强烈负面情绪,极可能导致心身问题。此时需要MDT团队的心身医学专家给予专业诊断及相应的心理与药物治疗,尤其应该重视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充分了解AIP的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加强自我管理,规避各种急性发作的诱因,及时识别发作前驱症状并给予自救,最终实现减少甚至消除发作。通过家庭治疗,为患者及家属打消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建立团结一致共同战胜疾病的家庭氛围。总之,本着“心身同治”的理念,由心身医学专家参与的MDT专家团队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整体治疗方案,为AIP患者的诊疗提供全病程优质管理。

(作者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张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