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卖蛐蛐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贩卖蛐蛐罐

1930年代,北京郊区,两位农民用扁担挑着两个大筐子。筐子里装的是过去市场需求量很大的蛐蛐罐。这些蛐蛐罐做得并不精致。达官贵人与富商巨贾也根本看不上,但这些蛐蛐罐还是很容易出手。因为,过去养蛐蛐与斗蛐蛐的现象极为普遍。不仅高官权贵喜欢蛐蛐,还有平民百姓也喜欢蛐蛐。男人喜欢斗蛐蛐以此争个输赢。一些无所事事的女人也喜欢养蛐蛐斗蛐蛐增加乐趣。这就使得蛐蛐罐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

北京胡同孩子与黄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胡同孩子与黄狗

1910年代,夏天,北京遂安伯胡同里,几个孩子在胡同里玩耍。日常生活中,年龄大的孩子要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虽然,在家里大孩子会欺负弟弟妹妹,但在外面,他们绝不会让别人欺负弟弟妹妹。在她们面前,还有一只毛长肥胖的大黄狗。北京人喜欢养狗。旧时,北京城中小康人家的标配就是“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夏天搭起遮阳的天棚,院中摆大鱼缸种石榴树,家中的佣人与狗的伙食都不错。

塔下的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下的姑娘

1930年代,北京八里庄慈寿寺塔下,一位姑娘一手提着酱油瓶,一手提着醋瓶往家赶。慈寿寺塔的四周皆是荒地,通往家的道路崎岖不平,姑娘提着酱醋瓶小心翼翼。当时,酱醋都要到铺子里去打。

塔下种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下种田

当地人在塔下种地。他们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田地里,并不会过多的注意田地边上这个树立几百年的慈寿寺塔。此塔为密檐式实心砖塔,因没有阶梯,并不能攀登。光绪年间,大火烧光寺内建筑,留下此塔与塔前的石碑。

抗日华侨殉难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华侨殉难纪念碑

这是位于北婆罗门(马来西亚沙巴)的抗日华侨殉难纪念碑。1945年,抗战胜利的黎明时刻,当地的30位抗日华侨被日军残忍杀害。这些华侨来自1914年的一次移民。

大移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移民

1914年,应英国政府的要求,当时的北洋政府与英国合作从山东、直隶(河北)农村组织了一百零六户农民,共计四百多人从天津坐船出发前往当时的北婆罗洲,即现在的马来西亚沙巴。抗战期间,他们中的许多人心怀民族大义纷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