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遇到突然的强光或黑暗时,都会产生很明显的不适感,本能的眯眼、闭眼或躲避遮挡,正是因为这样的忽明或忽暗,对视力产生了较大的刺激。

当眼睛突然接受强光时,瞳孔就会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急速收缩以保护视网膜受到强光的伤害;当眼睛接受黑暗时,瞳孔也会放大以使我们尽快适应黑暗环境。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植物神经,它们不受人体意识控制而自主调节人体机能,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连续的忽明忽暗,瞳孔会不停的收缩和放大,比如我们驾车行驶在隧道内,如果隧道内的光照不连续,不均匀,在高速行驶下,眼睛很快会产生疲劳、眼花等不适感

图片来自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摄图网

孩子在灯下读写时,视线需要在灯光照射区域内不断随机高频移动,如果照射区域内的照度不均匀,中间与四周照度差距大,眼睛在移动的过程中,瞳孔也会随之高频次缩放,长时间会引发不适,甚至眼科疾病。

图片来自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摄图网

易视疲劳

视疲劳是由于频繁的瞳孔调整以适应照度变化而导致的一种视觉疲劳现象。长期以来,这种疲劳导致了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眼睛酸痛和头疼等不适症状的出现。视疲劳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引起注意力分散和学习效率降低,尤其在孩子中更为明显。

对比敏感性异常

过度调节状态下的眼睛睫状肌可能导致对比敏感性异常,使得眼睛在从明亮到昏暗的环境切换时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强光和弱光的刺激。早期白内障、早期青光眼、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屈光不正以及斜视等疾病,在其初期常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的情况。甚至一些视力较好的白内障患者也有夜间驾车、读书或在强光下视物困难的症状,这同样是对比敏感性异常的结果。

图片来自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