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多部门联合破解产学研“对接难”、菏泽金融辅导员上门引来资金活水、枣庄市山亭区坚持“一企一策”原则建立各级帮包帮扶联系机制……从省到市,从市到区(县),山东各级各部门近期频繁聚焦经济领域、精准对接需求,努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围绕破解难题、助企纾困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做法,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多次在头版刊发报道,关注山东优化企业服务、助力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一起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解“对接难” 实验室与生产线双向奔赴

过去外贸出口占比达95%,如今抢抓双循环机遇发力国内市场,迪尚集团正向“中国工装第一品牌”发起冲击。今年6月,与青岛大学等高校的“试水”让迪尚的产品拓宽到学位服领域——整个毕业季,迪尚集团研发设计了近百款学位服,为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青岛大学等在内的全国6所高校交付了产品订单。

“想在国内市场上打胜仗,必须在多年来出口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创新,拿出能打开国内市场的拳头产品,尽快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迪尚集团副总经理朱洪韬介绍,目前,国内工装领域尚无大型龙头企业,迪尚期待从学位服这个小板块切入,率先建立起相关行业和技术标准。

聚焦11条前景优、基础好的标志性产业链,山东持续强化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建设,而产业链条“拉长增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关键。今年起,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建立跨部门对接合作机制,探索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库和标志性产业链企业需求库,为实验室与生产线的“双向奔赴”打通中阻梗。数据显示,已开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服装、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医药5条标志性产业链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累计发布企业需求425项、企业新技术新产品308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481项,目前达成合作意向单位51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融辅导员上门,引来资金活水

当下,在单县山东湖西王集团智能化生产制造项目现场,偌大厂区里,设备从东延伸至西。集团董事长朱启军带着技术人员一项项查验设备。不久后,他身后的这个“庞然大物”便可进入试生产阶段。

“项目从计划到落成投入了近6亿元,前期项目厂区等建设占用了大量资金,后期购买设备时,就有些力不从心。”朱启军说,为适应企业发展和行情需要,集团启动了智能化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好在中国工商银行5000万元的项目贷顺利通过审批,对我们购进高精尖设备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原来,中国工商银行单县支行对公客户营销部主任、湖西王集团的金融辅导员张志明,在走访时得知湖西王集团购买设备急需资金,便积极与企业对接并协助完成各项材料的申报。不到3个月,一笔5000万元的贷款顺利通过审批。“金融助力,让我们的项目建设如虎添翼,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更有底气了。”朱启军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科技企业缘何落户大山深处

日前,在枣庄市山亭区翼云山下,核芯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综合研发楼办公室里,总经理曹学蕾梳理产品订单发现,今年上半年,公司订单合同额已达3000万元。

核芯光电致力于高性能硅基探测器的国产化,产品主要应用于医学成像、安检仪、环保监测、工业探伤等领域。“公司生产的PD线阵探测器出货量占国内市场的60%—70%。”曹学蕾说,立足高端传感器领域,公司深入开展产品研发工作,分析仪器核心部件、医疗影像背照式PD面阵产品等多款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科技含量十足的高科技企业,为何落户大山深处的山亭区?

今年以来,山亭区建立各级帮包帮扶联系机制,“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全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00余个,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截至上半年,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达442818家,注册资本453亿元,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振兴 单青 转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