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可回收物体系高质量发展,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新泾镇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了一座300平方米、集“双碳”科普和“可回收物交投服务”于一身的新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并于今日(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新泾镇示范性可回收物中转站位于新潮路8号,一栋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是目前长宁最大的一座示范性可回收物中转站。该中转站根据功能共分为三部分:“碳普惠”智能回收站、可回收物工作区以及“双碳”科普展览馆。

“碳普惠”智能回收站是一座蓝色的箱房,沿街而建,提供24小时“有偿回收”服务,回收品类包含塑料、纸类、玻璃、纺织物、金属五大类的近40种物品,可满足大部分居民对可回收物回收的需求。居民只需通过微信扫码登录“再生源”小程序,点击可回收物品类,待箱房门打开后将物品在2分钟内投放进去,系统随后自动称重并计算费用进入到个人账户,等到账户金额达到5元可提取到自己的微信或银行账户。

不过,24小时的智能回收箱只能回收部分小型物品,而像旧床板、冰箱等大件,居民可以在9:00—19:00自行送到中转站;或者通过张贴在居民区的“三公斤有偿回收”海报,扫二维码联系新锦华公司进行上门回收,该服务不收取上门费。

走进中转站工作区,记者看到,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各类可回收物存放区域划分明确,同时还设置了称重、结算区域。据悉,新泾镇和程家桥街道居民区的可回收物都会集中运送到这个中转站,在这里完成分拣归类、称重结算等。

二楼则是“双碳”科普展览馆。馆内设有“垃圾从哪里来”科普区、“垃圾的危害”视频宣讲区、“变废为宝”实物区、“同心共建 绿色家园”展示区、“趣味科普互动”体验区。整个场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其分类标准,帮助居民准确识别各类垃圾,号召大家发扬主人翁意识,争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宣传者、监督者。

随着中转站建成后,部分周边居民作为首批参观者提前进行了沉浸式“尝鲜体验”。通过现场工作人员演示APP操作,受邀“体验官”对“双碳”有了一个全新又直观的“时尚”认知。“高值+低值”全品类回收模式,既提高可回收物回收率,又减轻垃圾处理系统负担,鼓励着居民在前端进行废弃物精细分类。

可回收物中转站的建立,为居民前端分类投放提供了便利服务,是营造良好的分类投放环境和投放体验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新泾镇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新泾镇将继续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举措,推动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形成低碳生活的新时尚。

撰稿/摄影:程清慧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