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在中国搞得风生水起,平台一个接一个,为什么西方国家不去大力发展电商?他们是搞不了,还是不愿意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街道经济

其实做电商的难度并不大,西方国家既不缺资本,也不缺技术,为什么不去大力搞电商?原因就是,街道经济更符合西方的人文思想。

国外并不是没有电商,像亚马逊、易贝、沃尔玛等等,在全球都有海量的用户,但是他们一般做到一定体量后就不会再增长,而是转型做其他。

西方的电商并没有像中国这样成为现象级市场,电商的恶性竞争几乎把实体逼入了绝境,大量的个体倒闭,服务业劳动者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为了糊口又不得不干起快递、外卖等等,原本轻松舒适的就业环境,不得不被挤到偏狭的驿站里,整日风吹日晒,辛苦奔波,早已没了工作的热情。

而美国的街道经济,更像是一种文化氛围,美国的商业更注重服务和体验,顾客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服务人员还能获得消费,这样的文化在西方已经传承了几百年历史。

你经常可以在美国的街头看到一家充满艺术气息的咖啡馆,去光顾的消费者也并非就是为一杯咖啡去的,他们更多是为了享受一个宁静的下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他们还可以抽空去一趟古董店,又或是戏剧演出,他们可以去超市一次囤够几天的物资,他们生活节奏要比国内慢得多。

而中国似乎更适合电商发展,我们整天都追求高效,希望货物到得再快一点,时间用得再少一点,这样把我们每个人都搞得很累。生活是便捷了,但生活的意义似乎也消失了。

二、电商消灭了就业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电商创造了就业,大量的网店店主和运营人员入局,以及快递从业人员涌入,好像大家都有工作,但是背后无数的实体从业人员失业,你没有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商的核心是效率,让生意变得简单直接,这当中砍掉的是无数中间环节从业者的利益,甚至连网店商家自身的利润都在不断削弱。

可能你会说,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啊,我们买到的东西越来越便宜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电商平台早期通过烧钱补贴的确让利给了消费者,一旦形成寡头垄断,就会把前期的投入再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你还觉得便宜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电商运营能力十分强大,百万订单背后可能也就几十个人在运营,这当中取代的是多少以家庭和夫妻为单位的实体店

等到实体从业者大量失业后,老百姓手上的收入也在不断减少,过分寻求低价的消费欲望,使得我们买到手的更多是垃圾商品和低劣商品。这难道说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

更加可悲的是,我们失去了消费的乐趣和体验的乐趣,我们再也不会有和商家和服务人员交流的机会,也不会有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甚至不知道繁华的商业街到底是长什么样子。我们变得越来越社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电商甚至还发展出了直播电商,仅凭明星带货和弹幕就完成了订单交易,这里有多少是冲动消费和跟风消费不用我多说,钱花出去了,你们真的开心吗?

三、既不绿色,也不环保

西方发达国家是经历过严重的工业污染时期的,因此他们更注重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电商行业的发展是与这一理念完全不符的,电商的过度包装产生的垃圾比商品本身还要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满足一些用户的次日达或者当日达,平台不惜走空运,这样商业模式并不可持续,既不节约资源,也不保护环境。

既然这样,倒不如回到实体经济本身,把店开到城市去里,开到每一条街道里,开到每一个社区门口,也能做到方便快捷。.

实体经济恢复后,城市将更加具有烟火气,城市的繁荣和活力将会更加显现,市场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的收入将会显著更加,买到的商品质量也会更加有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身处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社会,都离不开电商的参与,电商仍然是现代商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电商一定会和实体经济找到一种新的共生方式,在互不干预和影响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对于西方国家为什么不扶持电商,以及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