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才在贵州侗寨写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际才在贵州侗寨写生)

自1950年代“国画新运动”以来,写生作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画家所接受,傅抱石、李可染、钱松岩、关山月等一大批画家都十分重视写生,他们将现代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写生,已经成为山水画学习的必修课程。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写生训练呢?它的重要意义何在?

张际才写生作品《走进侗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际才写生作品《走进侗寨》

一、写生是开阔眼界,走进生活,感受现实,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的观察能力的训练。画家面对复杂的实景,如何取舍,如何构图,用什么角度画,哪些可以入画,哪些不能入画,等等,这些都考验着画家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

刘党育写生作品 《太行秋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党育写生作品 《太行秋色》

二、写生是实践绘画理论、运用具体技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临摹侧重掌握技法,领会画理,写生则侧重技法的实际运用。“师古人”是临摹,“师造化”则是向自然造化学习,到现实中去对照、验证“前人”“古人”的技法,进而深化对画理、图式、技法的理解(中得心源),提升绘画技能。

李宽堂写生作品《家住青溪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宽堂写生作品《家住青溪边》

三、写生是打破概念化、程式化的不二法门。

初学者通过临摹掌握了基本的造型技法之后,一旦开始独立的创作,会发现很难摆脱临本的图式,因为临摹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总是“拿别人的眼睛来替代自己的眼睛(徐悲鸿语)”,画出来的东西显得千篇一律,导致概念化、程式化,画假山假水。而到真山真水中去,现实生活中各种生动的场景、美的构图,可以有效打破这种陈规贯性,扩大山水画的表现领域,丰富绘画的表现语言。

玲玲写生作品《山上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玲玲写生作品《山上人家》

我们每次写生,所面对的对象不同、环境不同、心境不同,因而总是当下的、鲜活的、有意思的、充满激情的,也是不可预见的、令人期待的。正是这种不可预见性,每次写生将接受新的挑战与考验,发现新的东西,在这种创作状态中,最容易打破自己原来的惯性,画出新的东西。

黄文武写生作品《渔家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文武写生作品《渔家乐》

比如近年来画坛所流行的主题性创作,慢慢形成了新的概念化和程式化套路,特别是依据照片、场景和事件来进行创作,导致个性和情感的严重缺失,写意精神越离越远,很多参展作品看上去是现代的、有“个性”的、甚至是充满“激情”的,却总是感觉丧失了那份浓郁的、鲜活的、散发着泥土味的真实与意趣。要打破这种千人一面,僵化浅薄的局面,回归到现实生活,回归到写生创作,回归到中国画的诗性写意精神,是大势所趋。

徐立新写生作品《假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立新写生作品《假日》

四、写生是一个由客观到主观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对画家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一次挑战,是一个“澄怀观道”的过程,而这正是写生的艺术魅力所在。

(文字整理自张际才《当代中国写意山水画技法新编》及线下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