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文种“叁沪清河行之垂裕”

庆堂印话系列

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

孙家潭,1948年生于天津。别署庆堂、大风堂、真水园主人。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院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员、天津印社社长。多年从事古代玺印、古砚收藏。出版物有《中国印章•孙家潭作品集》《中国紫砂庆堂铭壶•孙家潭/邵佩华合作精品集》《大风堂古印举•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孙家潭艺踪》等多种。

图1

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图1-2叁沪清河行之垂裕

叁沪清河行之垂裕

图1、1-1为实物印照片,图1-2为印蜕。纵横4.2、高5.6厘米。方形印面,朱文,圆柱形钮,质料黄铜。印文作双文种,汉文八字“叁沪清河行之垂裕”作双行,占印面二分之一;对应一侧文字同为八字作双行排列,其印文结构近似于清朝的满文篆书体,但不尽相同,疑为民族文字。以其对应排布推断,是与汉文字成对译形式。

“叁沪清河”,印文中“沪”字是汉语常用字,本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系用绳编结的一排竹栅,插在河中,以拦捕鱼蟹,即江浙一带人所称的"鱼簖"。“叁沪清河”,是指在河床之上分置三道"鱼簖",理解为乃勤勉用心之意;“行之垂裕”,印文中“垂裕”为汉语词组,为后人留下业绩或名声,成语有“垂裕后昆”。此印文字中“沪”字篆法并不规范,经过长时间辨认才释读出来,“行”字篆构也较为特殊,左右对称,属于篆体中的异体字。“裕”字左侧偏旁为“衣”,印文中却篆作“示”。此印作方形宽边,形体略大,印文凿刻,背面圆柱形钮,钮顶凿刻“正”字,形制与清朝官印等同。

此印十余年前,曾经请教内蒙古师范大学满文专家恩和巴图老师,他信中告知:“肯定不是满文,从字形及正好与八个汉字对应来看,似乎是八个音节字,也不是朝鲜字,那么这种只能考虑为元代八思巴字(他与满文又相似),或是女真字了。”

此印整体观察,印面作宽边,圆柱形印钮,质料黄铜,当为清代仿照官印形制。印文作双文种对译,以汉文字义理解,以激励向上,寓意美好之意。持印在手,仍能回忆起那年深秋清晨,天色微明,市场上游人稀少,于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十字街东口,从两个河北口音的中年人手中购得,民间收藏,手手相递……印面中那八个音节字,到底是哪个民族文种?留给读者慧我。

此次拙藏专辑付梓,忝列其中。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