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微信公众号消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血管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忠镐,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3日12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忠镐生于1937年9月,血管学家,主要从事动脉造影及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研究。他是浙江萧山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介绍,工作中,汪忠镐对自己和学生要求,第一,根据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施前必须认真思考,全面分析,反复地确认方案,抓住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的治疗;第二,即使是完成最简单的手术或者完成很熟悉的手术,也要像做第一例一样认真和仔细;第三,作为外科医生,不仅仅是手术匠,更艰巨的任务是对患者术后的严密观察,科学管理。

布加综合征是一种肝后段下腔静脉病变导致门静脉和下半身静脉高压的临床症候群。面对死亡率高达90%的重症病人,汪忠镐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潜心研究,做了68万人次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在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分型、诊治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创立了多种手术方式,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

此外,他和他的同事、学生一起,还率先开展了多发性大动脉炎严重脑缺血的多种架桥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瘤体切开-重建血管法治疗腹主动脉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脑缺血、以血管重建术治疗糖尿病肢体缺血等一系列开创性手术治疗。汪忠镐院士自主进行了医疗器械的开发研究,先后成功申报了10项国家级专利。针对临床应用静脉型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严重低下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他开展了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研究,用静脉和大网膜内皮细胞以及骨髓细胞进行人工血管高密度种植,实现了人工血管腔面的快速内皮化,百日通畅率达到100%,应用临床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发展到干细胞种植治疗下肢缺血。

汪忠镐在行医、从教的过程中经常告诉学生要在理解、同情、一丝不苟和千方百计治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医德。因为医德的核心是含辛茹苦的爱心,是实实在在的奉献。病人是身患疾病并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因此更需要爱心、关心和理解。

长期以来,汪忠镐结交了一批病友,也有更多的疑难杂症病人源源不断地慕名而来,汪忠镐都认真地接待,并告诉他的学生们,不管是什么病人,不管是什么样的病症,也不管有没有钱,都要一视同仁,尽全力去救治,决不能厌烦,更不能敷衍。

来源:政事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