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尤其是参加工作较早的人群,比如说他80年代就已经参加工作了,那么这类人群往往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会拥有一个视同缴费年限,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视同工龄,那么究竟这个视同工龄是做什么的?怎样理解才更为正确呢?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群不明白,拥有视同工龄和没有视同工龄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详细的来解释一下,视同工龄对个人的重要性。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讲,尤其是90年代以后参加工作的人群,基本上是不会拥有视同工龄的。因为那个时候全国已经统一建立了社保制度,从1992年开始首次全国统一性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到了1996年,全国就已经全面完成了养老保险的缴纳,也就意味着是不会再拥有,视同工龄一说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工龄年限。都会按照实际缴费来确定。

但是1992年之前或者说1996年之前工作的人群还是有的,因为现在才是2023年往前推30多年的时间是很正常的,很多人工作了35年以上,甚至40年以上的时间还没有退休,所以往往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会拥有视同缴费一说。视同缴费年限,其实它的本质含义是等同于实际缴费年限,但是又没有实际缴费年限,所以被称之为视同缴费年限。这样说的话,大家可能就比较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拥有了视同缴费年限会给自己有什么样的好处呢?这是不言而喻的,拥有这一部分的视同缴费年限,是可以累计到总的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当中去,我们都知道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越长,将来的退休养老金待遇才会更高,对自己而言才会更加的有利。那么既然是。可以累积到总的养老保险年限当中去,很显然视同缴费,工龄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除了可以累积缴费年限以外,那么视同工龄的这一部分还会单独计算,成为过渡性养老金,最终会累加到总的养老金当中去,一般情况下我们养老金的计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的部分,它是根据你的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来计算的,另外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部分,它是根据你的个人账户总额,除以退休计发月数来确定的。但是如果我们拥有了视同工龄部分,那么还会有一部分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部分是单独额外的待遇,所以对于拥有视同工龄的人往往退休金也会更高一些。

只不过1996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人群是不会拥有视同工龄了,所以说大部分人尤其是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就没有视同工龄一说,当然在机关事业单位,如果你是2014年9月份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并且会按照新的办法来计算和确定,养老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那么也会按照这样的过渡性养老金的方式来认定你的视同工龄,但是企业单位这一块,将来以后会很少才拥有视同工龄了。

感谢阅读,每天讲点退休知识那点事,本人专注于社保和退休领域,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