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济南,乘客从进入地铁进站口一路到候车的站台,映入眼帘的皆是精心设计的公共区装修,极具“荷塘风韵”的北园站,装修主体为“波光秘境”的历山北路站,以黄河为主题特色的济泺路站……简洁优美的装饰元素,精致而现代化的装修风格,所有这些精心的设计共同创造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形象。

有人说,装饰装修就是地铁的门面,是展现地铁施工水平的窗口。那么装修一个地铁车站,是怎样一种体验呢?车站主体建设完成后,车站内的装修、管线安装也就开始施工,这就是负责站后专业施工的机电设备部的“舞台”了,他们奋斗故事由此开始。

机电设备部主要负责机电、公共区装饰装修及供电专业前期技术调研、方案优化、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现场施工、联调联试等工作。让我们看一看机电专业团队如何克服困难,将一座座混凝土车站“精装”成精致美观、功能齐全的地铁车站

数字背后的坚守与担当

植筋9000根,砌筑1000立方米,安装风管约9000平米,设备安装2000台,敷设线管4000米、电缆100000米,给、排水管道约6000米,各类阀门约300多个......这只是一座车站的数据,一条地铁线设置30多座车站,施工量可想而知。机电设备施工涉及专业多、设备安装多,管线错综复杂、工艺繁杂、技术要求高,空间布置难度大,容易导致工程窝工、停工、返工以及资源浪费等难题,尤其是遇到换乘车站施工,在设计施工上换乘车站比普通车站施工难度还要大,涉及的线路布局更为繁琐,如同一张密密麻麻的人体“神经”图。面对如此庞大的施工量,机电设备人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谱写着“奋进设备人”的坚守与担当。

“跑”出方案 “理”出效率

为了提前解决施工难题,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机电专业的施工人员前期频繁往返于现场、工区项目部、设计院、公司,分析运行线路的问题清单,对照消防验收、安全评估等专家意见进行梳理,同时结合运营公司需求,整理出设计中需规避的问题备忘录,同设计单位进行交底。为规范设计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组织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审核并出具各专业模版图。

以BIM技术应用为抓手,对车站中的200多个断面进行了详细剖析,研究机电、弱电等涵盖10多个系统的近30种管线排布,逐一分析每站形成的上千份碰撞报告,优化布局、提升净高;利用BIM技术对线路所有站点的阀门、风机、空调器等近10种设备检修空间进行核对,及时调整存在的问题,保障运营便利、高效、安全地进行检修工作;开展施工深化设计、虚拟建造,指导各专业施工组织,减少不必要工程变更,缩短工程工期及节约工程投资。

与时间比速度,用实力筑精品

为高效指导施工、建设样板工程,机电专业坚持“标准引路,样板先行”,细致钻研样板方案,周密组织施工,严标准高效率建成样板展示墙,引进先进工艺、科学排布各种工艺施工工序,规范起各车站的施工标准,确保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段创优。

机电施工工期紧任务重,为保证车站各项功能的有效实现、确保线路顺利通车,最短需要在土建移交后6个月内高标准完成车站机电施工任务。这就对机电专业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抗压能力、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序多、转换频繁,为时刻掌握进度质量、有效指挥施工,需频繁穿梭于各个车站轨行区、站台、站厅、设备区、地面施工区,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每天的主要行程。

联调联试是建设真正转为运营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各系统接口功能和性能,机电专业每座车站需要在两个月左右调试完成近500个点位的上千台设备,他们以线路运营的标准验证优化设备参数,实施全过程调试记录、形成问题可回溯制,全力确保系统与系统或多个系统之间的接口匹配和协同联动功能正常,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舒适的乘车环境。

不畏难、永向前,奋进设备人

为有效提升运营效果和乘客乘车体验,机电团队组织多次调研和技术交流,深入钻研新技术、提升线路运行水平。引进先进技术“贴附射流”解决空调风直吹乘客头部的问题;应用静电瓷砖改善弱电房间地板容易破损的状况;同时“成品防火复合风管”攻克传统防火风管的工序复杂和观感不佳的困难等等。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标准高的施工要求,机电专业团队用“不畏难、永向前”的盾构精神,创新优化的工作方法,践行着“奋进设备人”初心使命,保障了地铁的功能建设,为线路顺利运营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样也直接影响了市民地铁出行的实际感受。在济南地铁逐渐连线成网、客流量持续攀升的背后,凝结了他们的匠心和汗水,他们是济南轨道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助跑着,是城市速度的筑梦人,他们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让工匠精神在一线闪光......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健 通讯员 李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