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他汀降血脂,是降低血液里的胆固醇,具体点儿,是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为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了,心血管病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他汀降胆固醇,前前后后是要检查复查的,不能一吃了之。吃药前要看基础情况,吃药后要观察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这是规范的检查,不过度。

服药前查,看基础状况。

服药前查,看基础状况。

服药之前,除了查血脂,还要查肝功能、肾功能,查肌酶

基础的血脂水平总要知道吧

看看胆固醇有多高,根据病情需要降到多少,选个合适强度的他汀。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就是降胆固醇作用比较强的,其他他汀降胆固醇的幅度就要小一些。

肝肾功能、肌酶水平要知道

因为他汀药物降胆固醇的作用主要在肝脏。而且一般来说,药物都是要经过肝脏代谢、肝脏肾脏排泄的。他汀对肌肉也可能有不良反应,要是肝、肾功能不好,或者还没用药肌酶升高了,那他汀药物就不能用或者要慎用了。所以,用药前是一定要查的。这里要注意,不少高胆固醇患者是有脂肪肝的,脂肪肝时转氨酶也会有轻度增高,这种情况不是服他汀药物的禁忌。因为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是有改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药之后更是要查,看疗效,看不良反应。

服药之后更是要查,看疗效,看不良反应。

按照“指南”的说法,就是(1)观察是否达到降脂目标值;(2)了解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

吃他汀药物降胆固醇,是有目标值的。

不同的疾病和个体状况,要求降胆固醇的标准不一样。比如冠心病放过支架、得过心肌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就要求“低密度”的胆固醇降到1.8mmol/L、甚至1.4mmol/L以下,下降的幅度要超过50%;如果高血压、糖尿病,属于心血管病中高风险的人,那“低密度”至少要降到2.6mmol/L以下。这些标准都是从临床实践中得出来的,只有降到标准,才能获益。比如有研究发现,“低密度”降到1.8mmol/L以下,斑块才可能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药三分毒”,药物总是有副作用、不良反应的

虽说他汀药物总体的安全性好,可人有个体差异,基因都不一样,对药物的反应、代谢能力就有差别。再说了,很多慢性病患者不只是吃一种药,吃药品种多了就容易有相互作用,就会影响到他汀。所以,用药后要复查,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肝损害、肌损害。有人说,他汀药引起肾损害、肾衰竭,那是误导,实际上是肾功能不好会影响他汀排泄。

他汀药引起肝损害。是因为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所以他汀药物的主战场在肝脏,药物发挥作用时就可能影响到肝细胞;他汀药物代谢也主要是在肝脏,要是再遇上其他有影响的药物,就有可能造成肝损害,肝酶升高的发生率在0.5%~3%。肌损害呢?是因为他汀会影响肌细胞里的代谢,有可能造成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查什么项目?查血脂、肝功、肌酶

查血脂,是看疗效;查肝功、肌酶,是看不良反应。

一说查肝功,不少人就想到查转氨酶。这里注意了,查肝功不止是转氨酶,还要注意查胆红素。因为吃他汀药物后,会影响到肝细胞膜,转氨酶就有可能从细胞里跑出来多一些,血里的转氨酶就轻度升高了。这种轻度的单纯转氨酶升高不算是肝损害,但如果同时伴有胆红素的增高,就要注意了。如果肝酶升高到正常上限的3倍或以上,那就要考虑减量停药;而如果肌酶升高到4倍以上,就要考虑停药了。注意,原来的标准是5倍肌酶。

  • 多长时间查一次?

初始用药:无不良反应,4-6周查;有不良反应随时查。

服药4~6周查,是因为服他汀药物到降胆固醇作用稳定需要4周左右的时间,而药物不良反应也是在服药4~8周发生率最高。而因为患者有个体差异,所以有不良反应就要随时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换药物、加减药物、调整剂量:都按初始用药复查。

这个好理解,因为治疗改变了,疗效和安全性也要重新评估。

服药有效,无不良反应,继续治疗:3个月查;稳定,6个月查;稳定,每6个月到1年查1次。

吃了他汀药物降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是长期的事。

  • 什么情况他汀药物要减量停药?

如果胆固醇降幅明显,明显低于目标值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减量。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肝损害、肌损害,减量停药的指证是“3倍肝酶、4倍肌酶”

提醒一下:吃他汀药降胆固醇的同时,还是要管住嘴。每天半两油,不吃人造奶油,减少胆固醇摄入等都是要做到的。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