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来自某地卫健委的养生文,说是牛奶性寒,体寒的人喝了会伤脾胃,影响消化功能,牛奶的营养积滞在体内,反而会变成负担。寒性体质的人,不建议直接喝牛奶。

然后还贴心给出了解决办法,用能驱寒的生姜中和一下牛奶的寒性,牛奶加姜汁,做成姜撞奶,就不用担心体寒不能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有时候一个人上网还是蛮无语的。

文章认为牛奶性寒的依据是古书里是这么记载的。但有点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以古人粗浅的经验之谈和主观推断为依据的传统医学观念,是不适合用来指导现代生活的。

而且,历代医籍中关于牛奶食性的说法并不一致,有说微温的,有说微寒的,还有说性平的。牛奶性寒的观点有没有证据支持先撇开不谈,放在现在,恐怕连个专家共识都算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牛奶食性的观点并不统一

那肯定就有人问了:

小时候喝牛奶拉肚子,长大就好很多,难道不是因为长大了身体阳气更盛了吗?
一喝牛奶就跑厕所,难道不是因为体寒吗?
喝牛奶长痘,难道不是因为牛奶湿气重吗?

这个锅不让寒气来背,那应该怪谁?

可能原因一:
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和花生、坚果、鸡蛋一样是比较常见的致敏食物,牛奶蛋白过敏(CMA)在小孩子中相对多见,4岁以下儿童患病率约为2%,相当于100个孩子中大约有2个对牛奶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诱发的症状通常是急性的,症状也十分多样。比如有些家长会反映孩子出现特应性皮炎(湿疹),或者孩子喝奶后出现呕吐、腹痛、吞咽困难,之后发展为长期的喂养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好在牛奶蛋白过敏并非终生受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牛奶蛋白过敏大部分可以自发缓解,消化系统逐步发育完善,身体慢慢耐受牛奶蛋白,可以简单理解为脱敏了。

研究发现,非IgE介导的CMA往往比IgE介导的CMA更快缓解,大部分孩子到3岁后就能很好的耐受牛奶了。IgE介导的过敏持续时间比较长,但大多在12岁以后也能自发缓解。其中的机制已然明确,把它简单解释为孩子长大阳气更盛了显然是不科学的。

应对方法:

带怀疑牛奶过敏的孩子就医,经科学诊断后如果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医生可能会建议规避乳制品,并给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因为大部分孩子的牛奶蛋白过敏会随年龄变大而消退,因此建议长期监测孩子的过敏症状是否有消退,比如定期进行暴露评估、耐受性评估、进行重复致敏试验等。

可能原因二:
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

摄入乳制品之后出现腹泻(水样泻)、腹痛、腹胀、产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

这不是因为身体缺乏阳气,而是可分解乳糖的酶(小肠乳糖酶)生成量或活性不足。

乳糖酶缺乏一般在幼龄儿童中相对少见,且通常为暂时性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升高,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症发展为慢性的乳糖不耐受。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观察到,本来孩子母乳配方奶喝得好好的,长大了却慢慢耐受不了牛奶,一喝就拉肚。 这个现象常被传统观念解释为小孩阳盛,长大后阳气消散了...

应对方法:

如果怀疑是乳糖不耐受且受症状困扰,可以去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比如呼气测试、血液检测以及激发试验(规避摄入含乳糖食物后恢复正常,摄入乳糖后出现症状,则推断可能为乳糖不耐受)。

减少乳制品摄入量,在医生评估指导下摄入能代替奶类的营养素(比如钙、蛋白质、维D),有需要的可以服用帮助分解乳制品的酶补充剂。

喝牛奶会长痘?
影响因人而异

乳制品致痘这件事一直是有争议的。目前认为,痤疮与奶类摄入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不是每个人喝了牛奶都会长痘。对于本身就有痤疮、或者青春期痤疮发生风险比较高的人来说,大量摄入牛奶,尤其是脱脂、低脂牛奶,确实可能促发或加重痤疮。

乳制品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通过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浓度来影响痤疮的发展。IGF-1水平更高,刺激更多的皮脂细胞增殖和皮脂分泌,人就越容易长痘长粉刺。此外,长痘也可能和奶制品中的睾酮前体等性激素有关。

而且,有时我们摄入奶制品会伴随着高血糖负荷饮食,比如奶茶、蛋糕之类的,同样也可能加重痤疮的发生。

应对方法:

如果你本身患有中重度痤疮,或者每次一摄入牛奶就很明显爆痘的,可以适当减少奶类的摄入,尤其是尽量少喝脱脂牛奶,用酸奶、奶酪、燕麦奶、豆浆来代替。

但是需要注意,通过减少奶类摄入对于痤疮的治疗作用非常有限,且忌口会减少膳食钙的摄入,靠谱的做法应该是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从根本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UTD:牛奶过敏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2]UTD:乳糖不耐受和吸收不良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61561418301663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3年11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图片来源壹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