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十八年》:“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诸侯伐齐。三月,齐人杀无亏。”

这是公元前642年春,世子昭组建了讨伐军联盟,联盟长是宋襄公,讨伐齐国自立为君的公子无亏,果然是带来了春天气息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襄公联合了哪些诸侯呢?

我们回顾一下齐桓公在世时有好多轮的诸侯大会盟,较近一些的有两次。一次是与楚国对决的齐楚召陵之盟时的中原诸侯联盟,包括了齐国、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曹国、许国等八家诸侯国,那是公元前656年春;第二次是公元前644年秋,周王室又被戎人难民部众大规模袭扰,齐桓公组织了齐国、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曹国、许国、邢国等九家诸侯国,齐驻京师王城洛邑防御戎人散骑兵的侵掠。

所以这八、九家诸侯的联盟基础是比较牢固的,宋襄公可能就是快速组织了这些家中的诸侯各自率兵团结在以齐国世子昭为首的清君侧旗帜下,突进齐境,兵临齐都临淄城下。

后世演义小说中,点出宋襄公只联合了卫国、曹国、邾国三家诸侯国。细细一分析,出兵的诸侯中没有郑国,貌似不合理,因为世子昭的母亲郑姬是郑国的公主,扶立外甥即位郑国没有理由缺席的,更何况这是占据道义制高点;卫国出兵配合拉公子无亏下马,也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公子无亏的母亲是卫国的公主长卫姬,与齐桓公姻亲的还有一个少卫姬,卫国是没有理由胳膊肘往外拐的。

到底是哪几家诸侯跟随宋襄公出兵,我们回头再做推测。

反正就是宋襄公领着诸侯联军,围于齐都临淄城下,形成战略威慑的态势。新上位的公子无诡屁股肯定是坐不稳了,齐都城里那些有话语权的国人们纷纷开始站队表态。

有支持呼吁要求城外诸侯联军退兵的,有支持欢迎城外诸侯联军保护的世子昭入城的,然后支持城内成立联合代表团与城外诸侯联军展开谈判的也有人,但是就是没有国人同意与城外联军开打。这样的形势就很诡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们分析公子无诡的立场

如果这时候城外的世子昭请来的联军开打起来,对公子无诡无疑是最有利的,这是转移国都国人百姓矛盾焦点最快速的时机,公子无诡可以趁机动员征兵介入军权领域,只要能掌军他的位子就稳了。但是城外只围城不攻城,这就让国都内的各股势力活跃起来了。

这一年,公子无诡大约37、8岁,世子昭约33岁,公子无诡在阅历方面可能占有多一些的优势,但现在双方比拼的是定力、谋划、以及充分调配身边资源的能力。

观察齐都内,现在支持和反对公子无亏政权的势力都存在。可以说暗中反对公子无亏的势力至少有四股,包括天子二守的国氏、高氏集团,原来管仲鲍叔牙组阁的五官行政体系,这两股力量周围的士子形成的国人清流群体,士农工商分民分业形成的非官司方的潜层协调机制;明面上支持公子无亏的势力有齐桓公近臣中的三贵竖貂、易牙、公子开方、常巫等,支持公子无亏发动政变的其他四兄弟;当然还有暂时保持中立的比如军方,比如公族的宗伯府等。

其实公子无亏是不占有优势的,因为他的支持者中,构成的成分更为复杂,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打不起来,所以形势就自然对世子昭这一方有利的

打不起来,也许不是世子昭内心的意愿,但必定是宋襄公君主仁义为底色的坚定的选择。正是由于世子昭的权力有限,宋襄公是实际上的诸侯联盟长,宋襄公是齐桓公的迷弟,齐桓公采纳管仲的会盟战略塑造齐国霸主基业是利好各方的博弈,宋襄公深得其精髓。

宋襄公要求谈判、谈判、再谈判。城外的联盟军也不希望打,就这样围城是最为有利的战术。终于城内坐不住了,城内正、反各方利益的博弈自动启动起来。

三月,城内的齐人杀死了公子无亏。坐在齐国的铁王座上不到三个月,公子无亏被暗杀了!

如果从谁利益谁的嫌疑最大的理论出发,无疑世子昭的嫌疑是最大的。

那么世子昭是否具备这样的实力,完全具备。

要刺杀公子无亏,正常情况下有四个地点可以组织刺杀行动,这四个地点就是公子无亏最常出入的地方,一是内宫长卫姬的寝宫,一是办公的堂殿,三是自个儿的居所,四是外出的行动过程,当然还有偶尔放松娱乐的场所,所有的这些地方都有可能。

我们联系公子无亏前后齐国国君被刺杀的地点,可以观察出来。

齐襄公被刺杀于休假的会所,公孙无知被刺杀于自家的私家园林也是休假的会所吧,后来齐昭公的儿子被刺杀于齐昭公的陵园现场,齐懿公被刺杀于泡澡的澡堂,基本上在宫禁以外的场所,因为只有宫禁以外,防卫得肯定不如宫禁处所那样密不透风,而且执行刺杀行动的人也更有可能从容逃逸。

上述几起刺杀君主的事件,杀手都是有名有姓记录于史书之中,而刺杀公子无亏的则是“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杀死公子无亏的“齐人”到底是谁?

春秋时期,能被称为国人的人,其实无一例外的都是贵族阶层人士。他们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他们有的从政,有的等待从政中,有的甚至不用从政也可以从容生活。

史书中没有记录下来杀死公子无亏的人,肯定不是要隐藏什么内幕,而是刺杀行动组织得非常流利和隐秘,没有杀手的踪影和线索而已。

而且公子无亏本身也是从事谍报组织工作出身的,防范措施必定是高等级的,能够完成这种高难度的刺杀,执行刺杀的团队的实力可见一斑。

这里头决策的人、谋划的人、组织执行的人、具体实施的杀手, 一条龙下来,尤其要对公子无亏的行程基本了解甚至非常了解,才能一击而中,达成行动目标。

假设世子昭是第一嫌疑人,他是拍板决策的人,那么谋划的团队必定是在城内,能指挥得动贵族的也必定是贵族利益的首脑级人物,这样描述下来,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世子昭联手国氏、高氏家族对公子无亏下手了,国氏、高氏指定政务系统之外的亲信来谋划,甚至用反间计收买公子无亏身边的人下手刺杀(刺杀齐懿公的就是他身边最贴身的近侍)。

公子无亏,当时最亲信的人就是竖貂,而且竖貂也是齐国谍报工作的第一人,收买竖貂或者竖貂团队中的关键人物,这是可能性之一,也只能是最大的可能性之一。

或者就是世子昭、国氏高氏联手竖貂,完成了这高难度的秘密行动,如果有一个很的条件做交易和交换的话,竖貂拱不动,还有一个易牙,反观易牙在这场政变中全身而退,他是执行人的嫌疑也是大概率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子无亏的后裔有庆克、庆封父子,搅动齐国政坛将近三十年

公子无亏死后约70年,他后裔中的庆克、庆封父子,在公子无亏的侄孙齐灵公、曾侄孙齐庄公齐景公年间成为齐国的权臣,搅动齐国政局近三十年。

公子无亏被刺杀的时候约38岁上下,儿子有个10来岁了,庆克是公子无亏的孙子,庆封是公子无亏的曾孙。

庆克和庆封之所以还能重新步入齐国政坛,是因为后来在位的这一支是少卫姬的儿子公子元,公子元就是齐惠公,齐惠公的母亲少卫姬和公子无亏的母亲长卫姬都是来自卫国的公主。

齐惠公的儿子齐顷公时,公子无亏的儿子没有进入政坛,到齐惠公的孙子齐灵公的时候,公子无亏的孙子庆克和庆克的儿子就先后步入齐国政坛了,一入政坛就是卿士的级别,毕竟是血缘更为亲近的关系。

公子无亏被杀,她的母亲长卫姬的年纪不到60岁,大50岁,还健在而且接手太卫姬(齐桓公的母亲)掌管后宫长达27年,那是她的子侄辈动不了的山一般的存在,顶多只是让出执掌后宫的权限,保护自家的孙子并代表孙子做一个不涉入政坛的承诺是常理。

公子无亏的儿子活下了,据悉这儿子的名字叫公孙庆父,后裔就以庆字为氏,称庆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