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记者探访观澜街道一家民间公益图书馆:1510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碉楼内部,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

11月10日,第二届全民阅读推广(深圳)峰会在深圳举行,在此次峰会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秘书长、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吴筠介绍,深圳持续打造全民阅读的空间体系,全市一千多个图书馆、书店,遍布全市的书店书吧,还有特色的书房书空间等星罗棋布,遍布全域全城,直抵市民的身边。持续打造全民阅读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系,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倡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市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机制,让阅读润泽千行百业,遍及千家万户,也遍及城市的每个角落。

正如吴筠所言,深圳的全民阅读已经深入城市肌理。近日,南都记者在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就遇见一家十分独特的民间公益图书馆:1510图书馆。它创办7年来,举办了上百场公益阅读推广活动,陪伴附近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成长,可谓深圳深入开展全民阅读的一个活样本。

城市书房

废弃古钱庄变身公益图书馆

在离牛湖村不远的坳顶村,1510图书馆低调地隐藏在斑驳的村庄角落,由一座古碉楼和它身旁的几栋客家老房子组成。7年前,图书馆发起人丁友江租用了坳顶村荒废的碉楼和附近几座古民居,他收集了大量二手图书、各处古建筑的老构件、二手家具、各种旧物件等,并经过自己的巧手改造,构建了一个别样的阅读空间。

7年来,他们举办了上百场公益阅读推广活动,陪伴附近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成长。以亲子阅读为主题的童话展,“求抱养”等众多独具特色的活动,成为1510图书馆的认知符号与标识。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其认知的加深,1510图书馆也成为众多喜欢阅读与阅读推广人的一个重要的打卡地,是深圳读书月城市漫步的好去处。

2021年,1510Matrix别样阅读基地入选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22年,1510图书馆入围湾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具影响力公共文化空间)提名。一走进图书馆的空间,首先就会被那座抢眼的古碉楼吸引,此碉楼叫“保兴昌”,据说民国时是一个钱庄,也就是银行的前身。1510图书馆创始人丁友江到来后,将原来只剩一个空框架的碉楼改造成一个五层高的阅读空间。在丁友江的讲述中,此地原来就是一个废墟,一个破败不堪、堆满垃圾的老建筑群,他与一群志愿者,经过7年时间,打造成一个融合阅读、生活教育、艺术展览、公益推广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深圳文化学者胡野秋,曾在1510图书馆居住、写作一年多,他对这座图书馆的传奇故事有过一段生动的描述——

让这座几近废弃的碉楼和民居重新活起来的人叫丁友江,是一个警察,别人都称他为“丁Sir”,他看上去是个粗放的人,内心却很柔软,偏爱收藏旧物件,对旧书尤有感情。据他回忆,当初他发现这个与垃圾场无异的地方时,便有了改造的冲动,他一砖一瓦地收拾,硬是把五层高的空筒子炮楼装修成了宫殿一样的场所,让“保兴昌”恢复了昔日“保地保人兼保物,兴人兴量自兴昌”的尊严。而那几栋破败的老房子也被收拾出来,成为即将化为纸浆的二手书的书库。1510图书馆是纯公益的图书馆,丁Sir开着自己的皮卡车,从废纸收购站把旧书一车一车地买回来,然后再无偿地供大众借阅,他用“求抱养”的方式鼓励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一起来阅读,每到周末、节假日,这里充盈着大人与小孩的笑语欢声。

阅读空间

土楼“活化”成为“变化的母体魔方”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1510图书馆主要由两个独立的小院组成,一边是用作图书存放、借书读书的客家老屋,一边则是由碉楼、果蔬园和石头造景构建的活动区域。斑驳的外墙上挂满了各类基地的牌子。

院内摆着一张长桌,用于举办亲子活动,小朋友常常在此阅读、游戏,墙上装饰各色证书奖牌。室内就是藏书区,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这家公益图书馆不仅完全免费借阅,而且不需要借书证和身份证件,只需要简略登记姓名、电话和所借图书即可。藏书区除了一摞摞叠放的书籍,还摆放着一些从旧物市场上淘来的古董收藏品,空气中弥漫着旧木头独有的香气。

碉楼共分五层,由丁友江耗时半年改建而成,堪称土楼“活化”的优秀案例。每层楼都有着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功能,融合了石艺、花艺、建筑、陈列艺术的内涵,以及老丁本人的生活哲学。老丁原先做过消防员,因此楼里也有许多用消防器械、废旧金属水管设计而成的作品,颇具艺术感。土楼虽高,但经过了老丁的改造设计,攀爬起来丝毫不觉得疲累。登上土楼顶端,一切豁然开朗,低头能看见整个村落里的生活百态,抬头便是通向夕阳的蓝天白云。

1510,也可念作“一五一十”,取原原本本之意。1510的名字里虽然有“图书  馆”,但它的功能却远不止于此。要想全面了解1510,还得从7年前讲起。

一开始,丁友江想将1510打造成纯粹的二手书图书馆——自由借阅、无需押金、不设定还书期限,只为将循环阅读的模式宣扬出去,为附近的外来打工亲子家庭提供免费阅读空间。渐渐地,捐书的人越来越多,“那阵子的书都是一车车拉过来的”,最多的时候二手书在库房里堆积了5万册。

为了解决图书积压,无人借阅的问题,老丁想出了一个家庭循环阅读书柜的“求抱养”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一个家庭定制专属的阅读书柜,参与家庭已达几百上千家。但在老丁的后续回访工作中,发现这些书并没有真正地被用到,大多数只是搁置在那儿。由此老丁认为,大家缺的并不是书,也不是时间,而是一种状态,一种能让人们回归本真的场景,这才孵化出了“别样阅读”这一概念——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而是让孩子们回到母体(代指大自然、土楼、大地“母亲”等原始环境)的怀抱,自发组织举办活动,这些活动也不仅限于阅读,甚至还可以烤地瓜、摘果子等。

打开真实的自己,找到真实的快乐,在当下的生活中沉淀自我。“变化的母体魔方”概念也应运而生,表达的正是1510将随受众的需求而变,可变换为各种形式的“母体”。7年的时间,不知有多少家庭借走一摞摞的书,而这些书像放飞的鸽子,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蓝天上翱翔。

铁杆义工

来自各行各业,纯靠爱发电

1510图书馆没有领工资的工作人员,有的只是义工,而且大多是母亲,观澜街道义工服务队的陈三梅、开牙科诊所的刘晓玲、体育教师李慧敏、龙华刑警严余银等,都是丁友江的铁杆义工,只要一声召唤,立刻无条件上阵。

丁友江介绍,“我们在土楼和院子开展别样阅读。”别样阅读,即小朋友自己组织的活动,1510团队负责辅助小朋友实现他们想要办的活动。或许是丁Sir足够懂孩子,开展“别样阅读”后,1510火了,“多的时候一周举办3场亲子活动,团队成员连轴转,累到住院是常有的事,照片累计拍了10万多张。”要知道,1510团队是由义工组成,他们没有工资,纯靠爱发电。

丁友江的公益与爱心行为也直接影响了身边的孩子,他带着儿子丁汇走进这个村子时,孩子还在上小学六年级,而如今已经是一位大三的学生。丁汇将1510图书馆做成了一个公益实践的项目,参加校园创业大赛。今年9月21日,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数字IP授权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1510图书馆应邀参会,丁汇代表图书馆上台做主题分享,引发关注。

作为一五一十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创始人丁汇介绍了“一五一十·别样阅读”公益IP建设过程。1510公益图书馆成立于2016年,通过推出愚人问水、公益山泉水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公益阅读项目,构建人文社会科普的独特生态,让读者以书为媒,阅读生活、自然、公益,感受阅读的乐趣。图书馆今后还将进一步探索公益与文化IP结合的更多可能性,让公益成果汇集更多人。

图书馆的起点就是从一本书的自由飞翔开始的,以分享闲置图书为契机,立足当地社区,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公益阅读项目。比如童话盛宴、童话仪式、童画展等形式,将阅读与活动体验紧密结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生活里关于阅读的“别样体验”。如今,这些项目已经深入社区,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在此基础上,1510图书馆进一步升级创新,将公益IP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义工刘晓玲参与1510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已有4年,她刚来时,带着女儿,当时女儿休学与她一起住在图书馆。其中有2年时间,女儿就在旁边看着,有时也参与图书馆的活动,慢慢又有了上学的愿望,重新返校后成绩突飞猛进,2022年考上了南头中学。

从一本书开始,从一瓶水开始,传递关爱。1510图书馆已经把公益当作了生活方式,并深刻影响了下一代人。丁友江表示,1510图书馆目前在场地上虽受到一些干扰,但将继续发挥公益文化IP的积极作用,在大众公益领域持续深耕,推动公益事业在基层落地生根。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