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练习

郑某,胃脘痛。医治之,痛不减,反增大便秘结,胸中满闷不舒,懊憹欲吐,辗转难卧,食少神疲,历七八日。脉沉弦而滑,舌黄腻而浊。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 :五苓散加味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

上期原医案

徐××,女,48岁,工人。病者经常小便频急,尿量少,少腹坠胀,小便常规检查正常,诊断为尿道感染。用西药PP粉外洗,皮肤干,内服氟哌酸,能控制症状,不能治本,

反复发作。就诊时尿意频数,白天每2~3小时一次,甚至不足1小时一次,夜间3~4次,尿量少,尿道轻微刺激感,少腹坠胀,口不渴,大便正常,舌苔白润而滑,脉缓有力。

辨证:膀胱气化不利

治则:化气利水

方药:五苓散加味

白术10g,泽泻10g,猪苓10g,桂枝10g,茯苓15g,白茅根2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上药5剂后,尿频消失,尿量增加,少腹坠胀感明显减轻,口和舌润,脉缓有力。嘱再服5剂,症状消失,一切正常,临床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病。(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各家论述

《医方考》: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虽有或润或燥之殊,然其为淡则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热,辛热则能化气。

《古今名医方论》引赵羽皇:五苓散一方,为行膀胱之水而设,亦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也。方用白术以培土,土旺而阴水有制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调水道也;桂味辛热,且达下焦,味辛则能化气,性热专主流通,州都温暖,寒水自行;再以泽泻、猪苓之淡渗者佐之,禹功可奏矣。

《医方集解》: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泽泻甘咸,入肾、膀胱,同利水道为臣;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术苦温健脾去湿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热为使,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湿热之邪皆从小水而出也。4.《伤寒六经辨证治法》:盖多服暖水,犹服桂枝汤啜稀热粥之法,但啜粥以助胃中营卫之气,而暖水乃助膀胱水府之津,俾膀胱气盛则溺汗俱出,经腑同解,至妙之法,可不用乎!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版权申明:

1、文 源: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3、责任编辑,微信:ycyd112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