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博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10周年,对外如何阐释这一重大外交理念,展现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国际形象,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们的责任。不久前,在纪念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10周年国际研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简要概括了这一理念:“亲”体现在亲仁善邻;“诚”体现在以诚相待;“惠”体现在互惠互利;“容”体现在开放包容。

在笔者看来,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提出集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近代中国历史经验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实践,这背后体现的是当前中国“和平国际主义”的战略文化。从文化上看,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包括儒家思想中的和平主义,近代中国遭受百年屈辱后对和平的积极向往,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于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反对单边主义,支持多边主义的国际主义。在这三种文化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前中国“和平国际主义”的战略文化。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就是以“和平国际主义”的战略文化为出发点,是对于构建新的周边外交新格局提出的中国方案和理论创新。

首先,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融合了儒家“和平主义”的思想。“容”“惠”和“亲”“诚”分别对应了“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和为贵”等儒家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文化精髓。东南亚国家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与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殖民者攻城略地不同,明朝的郑和率领庞大舰队从未在其七下西洋过程中占领任何海外殖民地,其航海外交全面联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发展;与此同时,还打击了海盗,维护海上通道的安全,为地区提供公共产品。

在马来西亚的世界文化遗址古城马六甲市内的“三保山”,至今还供奉着郑和庙,纪念郑和的船队在此为维护海上安宁作出的贡献。在中国南京安德门外,至今安葬着渤泥国(今文莱)国王,公元1408年文莱国王麻那箬加那乃远涉重洋,前来中国友好访问时不幸病逝,他留下了体魄托葬中华的遗嘱,以此表达与中国的深切友谊。对照来看,东南亚国家会去纪念和供奉任何一位西方殖民者吗?会将自己的君主主动下葬在异国他乡吗?历史上,谁给东南亚带来了战争和动乱,谁给东南亚带来了和平与繁荣,答案自明。

其次,1840年开始的“百年屈辱”,使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的受害者,形成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记忆,但也使得中华民族具备了反对大国恃强凌弱、把自己的政治制度与价值观强加给他国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意识。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恰恰相反。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中国一样,有着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蹂躏的痛苦记忆,崛起的中国绝不容许割地赔款、分崩离析的屈辱历史重演,也绝不会如同西方媒体和无良政客宣称的那样在周边国家搞“新殖民主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互惠互利的合作硕果累累,切实践行了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

再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支持多边主义,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外交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并得到了继承。从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反对霸权主义,高举多边主义、国际主义的大旗一以贯之。这些实践都包含在了“亲、诚、容”理念之中。中国长期奉行互惠互利的开放战略,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带来了发展的红利,真正做到了“惠”及全球。

这一点,中国的周边国家有目共睹,在西方国家不断抛出“中国威胁论”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多次表示,一个强大、友好的中国,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也有利于帮助周边中小国家实现共同发展。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今年对华访问时明确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马政府提出的“昌明大马”理念高度契合。与此同时,中国和泰国的友谊与合作源远流长,“中泰一家亲”绝非政治口号,笔者在与多名泰国学者互相介绍后,对方用中文主动说“中泰一家亲”,这是看似脱口而出,实则分量极重的问候语。

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蕴含着深邃的内涵。核心是向周边国家展示中国就维护地区和平、繁荣,防止冲突战争的理念、经验和政策,以此实 现多边主义、和平主义等维护地区团结和繁荣且绝大多数地区国家支持的共同追求。(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