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把上海万圣节的一些有趣照片,发给住在密尔沃基的罗马尼亚同学看。

她说,跟美国传统的万圣节相比,上海的万圣节简直酷毙了。明年高低得办个签证来中国过万圣节。

比起美国的那些掏南瓜、扮丧尸、漫威和200多年没变化的吸血鬼、木乃伊什么的,上海万圣节简直就是动漫展、超现实主义行为艺术。

关键是海纳百川,任何形式都能成为全场的关注点;

有容乃大,打扮成什么样子都不会有异样的眼光。

我对她说,这就是为什么入乡随俗的开封菜,能吊打美国本土肯德基的原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万圣节给人的感觉,超级都市被年轻、活力、创意所点缀。

同时,我看到了更多的文化包容性和打破固化的想象力。

我们似乎感觉到不同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与生活在口号里的幸福相比,个性化了许多。

看似他们都戴上了面具,实则他们是卸下了伪装;卸下不过一天,戴上却是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人,终于可以放下人生包袱去扮会鬼;

有些鬼,终于可以洗去铅华去做回人。

黑夜中一闪而过的亮星,一时间给我一种“这里仍有希望”的感觉,不知这是不是一种错觉。

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区别,并不是那些冷冰冰的经济数据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应该是对不同文化的温度。

上海到底是上海,文明的最后余晖。

一个不谈纪念、不为铭记、不说团聚、不想意义、不去反思;
与故人的死亡无关、与家庭的分离无关、与历史的悲痛无关,单纯只是为了开心一下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没违法,二没犯罪,
有相同爱好的人,不约而同聚在一起,也没有影响到其他人。

年轻人想快乐一下,有何不可?

这不比大妈广场舞、大爷暴走团安静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能接受广场舞、暴走团,为什么却不能接受年轻人的喜好呢?
到处都有一些人,对待自己不理解的事物,就要恶意相加甚至扣帽子,甚至见不了别人一时快乐

对于他们来说,快乐是稀缺资源,人人都能轻易获得快乐,怎么才能显得他们“人上人”的地位,能时刻管着别人,才是快乐。

所以,广义的快乐分为两种,自发的快乐、压迫别人的快乐。

这是一种病,要治。

看了会上海万圣节的视频,感觉比未来不放假那天看春晚还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高科技加持的现场效果,没有阶级鲜明的舞台,只是在白天工作匆忙走过的场地上。

这片平日里走过无数次的场地,却成了最朴素最精彩的舞台,演员即是观众,观众也是演员,混为一体,毫不做作。

没有假唱,没有刻意说教,怎么让观众开心怎么来。

恍惚间,我好像又回到在1984年的春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圣节的初衷,就是用吓人来捉弄人的。
我觉得,扮成李佳琦非常合适,那一句“哪里贵了”,对于天天忍辱负重,用生命时长换钱的打工人来说,哪个不被吓的一激灵。

事实证明,能让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玩的节日才是好节日。

只有本土化,让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广泛参与的节日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栽在盆里、供在香案上的“传统文化”,不过是无根之木,行将就木,冢中枯骨罢了。

传统节日不放假,再怎么捧着供着,也早晚被遗弃到历史长河中。

以前去伊朗的时候,当地的伊朗朋友Alborz Reza(阿尔伯兹 礼萨)曾经跟我说过,
伊朗一直以来,以自己拥有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每逢佳节,民众都会聚集在历史遗迹前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按正常逻辑来看,节日出行,免不了交通花费和吃吃喝喝,不仅体现了民众安居乐业,而且必然带动各地经济。

可事实上,那些伊朗大胡子头巾当权者们,却认为这些都是文化侵略,
可民意不违,又不敢粗暴的镇压,只能颁布禁止女性唱歌跳舞等规定,而且还在节日期间关闭历史遗迹。

你想去哈菲兹陵载歌载舞,不好意思,哈菲兹陵石板上最近有灰尘,需封闭维修。

当时我有些不理解,加上那时候年纪小、想得少,脱口就问,凭什么这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borz一改平时嘻嘻哈哈的样子,一脸严肃的沉吟道:

不凭什么,他们就是不想看到我们开心而已。

但我们绝不会停止载歌载舞,欢度节日,即使在桥底下跳又如何。

即使我们与老鼠为伴,我们也是快乐的。

我们快乐了,他们就不快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上学的那个年代,其实并不遥远,没有所谓的抵制洋节的思潮,大家都很开心快乐,圣诞节还会自发的送要好的同学贺卡。
所以,不要自我阉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也都是洋节,干嘛不一起抵制呢?

说到底,年轻人过洋节,只是表象,要的是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先生说得很对,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