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9月,杨浦区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创建范围涵盖不可移动文物和工业遗产87处。创建以来,杨浦以全方面摸底、全要素保护、全方位赋能、全周期管理,全民性创建,推动工业遗产大规模保护和活化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挖掘阐释不可移动文物背后的深厚历史内涵,大规模推进工业遗产成片保护和再利用。从保护为主,向保护为主、有效利用并重转化,在新旧功能转化中让老建筑获得新生命,激发新活力。

“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

百年老建筑怎样焕发新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绿之丘

眺望美景,感受绿意

绿之丘位于杨树浦路1500号,前身是建造于1995年的上海海烟机修厂仓库。以往,这座建筑横亘在杨浦滨江边,当时的它既缺乏明确的工艺价值,也不具备明显的建筑美学特征,对滨江岸线造成巨大的压迫感,阻隔了城市到江岸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旧对比

在盘活工业建筑和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2016年-2019年期间,通过斜向切削,该建筑形成引导城市空间向滨水延伸的态势,并覆盖绿植,使得整个建筑犹如一座巨大的绿丘。

“绿之丘”以其独特的工业历史印记、良好的滨江景观视野吸引社会各方的青睐,将原本的封闭空间转变为向市民群众开放的生态公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化公共属性区分竖向权属

创造性地提出垂直划分土地使用权属,通过让城市道路下穿现有建筑的方式化解冲突,使该项目成为协调历史建筑保护与市政道路上盖建筑物相关规定的成功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之丘”的垂直使用土地使用权:机动车道穿越建筑底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入城市空间创造漫游体验

聚焦建筑、水岸与人三者间空间整体和谐关系的建构,以斜向梯级削切的方式,减少 50%的建筑体量,形成层层跌落的景观平台,引导人们直达江岸,打破以往“临江不见江”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体错落的绿化阶梯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约复合功能服务社会需求

设立多种公共空间,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吸引众多文化艺术活动,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演出活动、党建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种功能引入

百年前,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机器造纸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远东最大制皂厂……相继在杨浦滨江诞生。如今,江畔“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一批百年工业遗产通过“活化利用”,成为极具特色的空间场域,书写新旧和谐的共生篇章。

一直以来,杨浦推动区域文物资源集中连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保护修缮、挖掘价值、复现肌理、活化利用,推进大规模的工业遗产转化,将百年工业文明的深厚基因注入这片“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诗意之地,构筑了面向人民、服务发展、活力涌动的新型滨江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图片:闻吕

编辑: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