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形象的管理很重要,是演讲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加减分项目。

形象管理将帮助我们真正走向职业化。培训师的师范很重要,要为人师表。结合职业风范标准,形象管理包括:仪容、仪态、仪表、仪式。

仪 容

仪容讲究两个字:“分寸”。包括发型、妆容、首饰、手表等具体的环节、具体的细节。如嘴唇有时适度加点润唇膏;做做洁面,用点润肤霜;眼睛一定要睁大一点等。决不能站出来灰头土脸,或脸上好多地方都掉皮,一搓都是泥,还有头皮屑等,我们要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妆容恰到好处,分寸就到位了;和学员、和课堂现场就匹配了。

仪容忌讳:远看像圣诞树,近看像杂货铺;

男士要领:剃须修面,保持清洁,前不遮眉,后不及领,侧不掩耳。

女士要领:时尚得体,美观大方,符合身份;白纱清淡雅,妆成有却无。

特别提醒:培训师可以带点首饰,但若首饰过于华丽、色泽过于耀眼等,可能就不合适了。

仪容的背后,是自重重人的态度。这么多人尊重、期待我们,我们就要上场、公众表达了,仪容整洁端庄,就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学员的尊重。

仪容虽然没有统一的、整齐划一的标准,只要有分寸、只要适合现场、与学员没有违和感,遵守常规,不穿奇装异服;扬长避短,且会遮丑,就是合适的。

请记住:我们用思想影响他人。

仪 态

仪态讲究立个字:“认真”。一定要郑重其事,“认真态度乃最佳风范”。

讲台风范,有身法、手法、步法,不能有小动作。小动作就是以腕关节、以肘关节为中轴的动作,尽量要以姿助势,而不能以形害意。一只手扶着讲台,脚还抖一抖,靠着讲台,或者到处乱走等,这些行为不够端庄、大气。

我们的举手投足、尤其手势要尽量大气,动作要少、幅度要大。手的动作尽量在头部的上下左右,感觉会更好,因为大家的关注点在脸部的四周。

注意,不要快速靠近学员、不要给学员形成压力感。

仪态,还包括对情绪的掌控。苏东坡传记中有一个小故事,会给我们些启发:

话说,有段时间,苏东坡与佛印禅师隔江而居,他经常坐船渡江去拜访佛印,一起谈禅论道。一日,苏东坡有所觉悟,于是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中提到了佛家的八风:就是影响人心情、带来痛苦烦恼的八种力量,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只要做到八风不动,就能心态光明,自由自在。

苏东坡诗云:“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是想表达自己的境界高。诗完成后,他自我陶醉了半天,派遣书童乘船过江,将诗送给佛印欣赏。佛印拿到诗稿阅后,遂即拿起笔来,在纸的背面写了两个字:“放屁”,就让书童带了回去。

苏东坡接到回函,本以为会得到一番称赞的,却发现是这样的评价,于是怒气冲冲地坐船过江,要找佛印理论,当面质问他为何如此出言不逊。佛印见到他,呵呵一笑,反问他:“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惭愧不已,发现自己的境界原本还是没有那么高,只不过是“口头禅”啊!

这段故事就叫“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修炼不容易,先要练“静气”。情绪管理不是认知问题,是习惯的训练问题。情绪控制不住,其他都是无用功。当我们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自然就能内外兼修了。

如何养成习惯呢?无外乎一个“lian”字。练习的练,注重细节,丝丝入扣;修炼的炼,炼心、炼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链接的链,内容链接形式、训练链接效果、老师链接学员,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仪态管理、塑造风范的过程,就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平时育习惯,训处显风范”。

(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刘子熙

上海启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裁

培训师职业化孵化平台“明师讲习所” 校长

2014—2016 年度“我是好讲师”大赛 导师团团长

《培训》杂志专家委员会成员

《TTT训的就是你:培训师职业成长手册》作者

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曾于 1986年至1991年任职国家行政部门,1991年赴新加坡工作,进入咨询与职业训练行业。曾为几百家知名企业提供职业训练、管理咨询及辅导规划;年训练授课量多年近三百天,曾连续训练三十九天。其亲传的教练和授权导师多达三百多位,目前大多成为活跃在中国职业训练领域的佼佼者!

202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