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消费讯,近日,河南周口联通被曝强迫用户更换光猫引发关注。

强迫用户花299元换光猫

据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节目报道,为了强迫用户更换光猫,周口联通公司在后台停掉用户的宽带账号,导致用户无法上网,然后让工程师上门“维修”,谎称光猫损坏,需要花299元换新。更换完后,联通再在后台恢复用户的网络。

同时,联通公司在给新用户装机的时候,故意使用破旧光猫,也就是之前强迫用户换新留下的,而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告诉用户使用的是旧光猫,无法匹配,必须换新。联通公司就这样如此往复循环,增加收入。

上述节目中还提及,联通公司还会故意关掉用户的短信服务,在后台增加增值业务,之后再把短信功能打开,以此牟利。

此外,周口联通工程师祁先生称,联通公司要求每人每月要完成10户换终端目标任务,完不成任务员工将受到处罚,他自己也因为未能完成换终端任务而被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20日上午,周口联通发声明称,我们关注到媒体关于“周口联通工程师因未完成推销任务被辞退”的报道后,省、市公司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专班进行调查。公司始终坚持客户至上,坚决维护客户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侵害客户和员工合法权益的任何行为。公司本着对客户和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配合省公司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一经发现有侵害客户和员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依规依据严肃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回应称,他们上午已经对周口联通进行了第一次约谈,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

“强制更换光猫”屡被投诉

据了解,这种强制更换光猫的行为并不鲜见。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强制更换光猫”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投诉有40余条。其中,涉及中国联通的有10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潍坊消费者反映称,“2022年8月31日晚上中国联通光猫不能使用,联系维修员上门查看。次日上午,维修员上门检查说光纤信号好,光猫坏了,需要更换光猫,更换光猫价格为100元,但是我到营业厅缴费给开出的单子上写得是涉及多项费用,我感觉联通公司欺骗消费者,对消费者进行强制消费。”

一位江西消费者投诉称,“2021年在九江办理100M宽带花费100元购买光猫,2022年宽带即将到期,联通APP显示30元一个月200M宽带,客服来电要求自费100元更换新光猫。目前光猫没有任何问题。客服要求更换光猫属于强制客户报废己购光猫!我要求联通公司收回正常使用的光猫!如果不是办宽带我从来都不要光猫,我要用的是宽带。”

另一位消费者称,“2022年5月9日中国联通光猫突然不能使用,联系维修员上门,维修员检查后只说光猫坏了,需要从百兆光猫更换至千兆光猫,具体哪里坏了未予以告知,但不换就不能用,更换光猫需缴纳150元,但市场光猫价格一般在30~60元,并未达到150元,所以我有理由怀疑联通公司是在欺诈消费者,对消费者进行变相的强制消费。”

除了中国联通,也有用户投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强制更换光猫。

有中国移动宽带用户反映,“10月中下旬自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要求更换宽带光猫,工作人员称不更换将停掉网络不能使用,本人解释目前光猫使用正常无需更换,但用户人员说必须换这是公司规定,自11月以来中国移动以片区网络故障为由3次停掉用户网络,分别是11月1日,11月3日,11月6日,向10086客服反映后,安排了当地的人员答复我还是同样的说辞,必须要更换光猫。”

有中国电信宽带用户称,“想更换电信1000M宽带融合套餐,被告知需要更换光猫,之前体验1000M宽带提速的时候,现在的光猫是可以跑满千兆宽带的。但是现在被告知更换套餐必须更换光猫,不然无法更换套餐。”

涉嫌诈骗和违规收费

强迫用户换光猫,并且采取欺骗的手段,不能完全排除是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这种方式多拿提成,或者因其他原因对公司发泄私愤。但从网友分享的亲身经历和新闻调查的细致程度来看,跟用户玩猫腻的情况确有发生,假借名目违规收费等乱象的确存在。

北京日报对此评论称,不换光猫就不给联网,这招真的太损了、太坏了。损就损在,明知道宽带网是每家每户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用户必须买、必须换,背后最大的支撑是必须用;看似强卖的是光猫产品,实则是一手持着宽带资源,一手跟用户提上网条件,无异于胁迫。坏就坏在,知道用户“不懂”,更知道用户“懂也没办法”,在专业知识与话语权力等方面,消费者都只有点头的份,没有说“不”的权利,所以工程师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周口联通对这种业务到底知不知情?更换的光猫数量异常,就没人觉察?

北京日报认为,装作修理大师大搞光猫推销,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被不换光猫就不能上网等唬住的用户,不是运营商愚弄的对象。没有他们,没有好的口碑,运营商的光猫再好、宽带网速再快,也无济于事,难有长久的发展。强买强卖的光猫生意,不仅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也涉嫌诈骗和违规收费。299元的光猫里公司能抽多少利润,难道比企业信誉和违法成本还要珍贵?

运营商倚仗行业资源,把用户当韭菜割的生意很可能并不只做了这一桩。

强迫用户更换光猫的是否仅报道中的河南周口一家公司,还是说这是通信行业的潜规则?总公司对下属公司开辟副业是毫不知情,还是乐见其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运营商公司日益庞大,在绩效压力与诱惑下,如何约束此类行为,还消费者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此次事件后,通信行业要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