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的品格,不只是年轻人的品格;年轻本身意味着品格;年轻的品格具有终身性,闪耀人的一生。”三句话,犹如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教育时光。

薛法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与成尚荣老师这样的智者在一起,你会亲身印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明白时间是怎么变短的。今年国庆假期,成先生在百忙之中就科学家精神教育的话题,与我们谈了整整一天。话犹未尽,就已灯火阑珊。临别前,成先生赠我一本他的新作《年轻的品格》。封面右下方写着三行字:“年轻的品格,不只是年轻人的品格;年轻本身意味着品格;年轻的品格具有终身性,闪耀人的一生。”三句话,犹如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教育时光。

第一次遇见成先生,大约是1992年秋季,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校园里,正在举办“我的追求”征文颁奖活动。我们听说成先生也到了会场,纷纷围了上去请先生签名。成先生问了我的名字,便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争取更大成绩!”30多年来,这6个字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一直不敢懈怠,唯恐辜负先生的殷殷期望。

后来的日子里,我与成先生见面的机会不少,但总是匆匆,极少有促膝长谈的时候。更多是在电话里作简短交流。我在这一头,他在那一头,话不多,但总是那么温暖。成先生像极了我的父辈,不止一次关照我要注意身体,叮嘱我要不断学习。有时会很高兴地告诉我,他在哪里又听到别人夸赞我的语文课。听得出来,对那些夸赞,他比我自己还要在乎,还要高兴。在许多人看来,成先生对我很是偏爱,看到别人羡慕的眼神,我居然有点小小的得意。

在我的电脑文档里,存着成老师为我写的5篇文章,凝聚着先生的厚爱,让我难以忘怀。

2010年,我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主张: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然而,什么是言语智能?为何要以此为目标?组块教学如何实现言语智能的发展?面对一连串的追问,我不知所以,只能求教于先生。令我感动的是,先生看了我的相关论述,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章《让言语智慧在语言的屏障上爆发、生长——薛法根语文教学主张和风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评析,充分肯定了“为言语智能而教”的观点,让我有了前行的勇气。

2011年,应《语文世界》编辑部约稿,我写了一篇《清简:为言语智能而教》的论文,同时要约请一位专家写点评,我再次请成老师帮忙。他接到电话,二话没说,不几日就发来了《清简,文化人格上生长起来的教学风格》。读完这篇5000多字的评论,我惊讶地发现,成老师比我还要了解我自己:“讨论薛法根的风格必须追寻他的人格……童年的农村生活,在他的人格中沉淀下了朴素……与儿童一起过快乐的日子,在他的人格中沉淀下真正的爱……与专家、学者零距离的学习,在他的人格里积淀了感恩品德……读书、思考、写作,在他的人格里积淀了研究的品质。”这是成老师寄予我的厚望,激励不够完美的我沿着理想的境界不断前行。

2013年,在成老师的鼓励下,我将25年的组块教学经验整理成3本专著,交付出版社出版。其中一本课例专辑,选录了20个有代表性的课例。编辑建议,每个课例约请一位专家作点评。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成老师,很快他将《“一株柳”的教学特色和联想》一文发到我的邮箱。我知道,成老师习惯在稿纸上写作,为了不耽误出版时间,他特地请人录入了电脑。我顿时觉得3000多字的文稿变得沉甸甸的。

2014年,我的组块教学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成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打电话向我祝贺。那一年,成老师又为我的组块教学写了一篇专稿《组块教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变革》。

2016年春天,我应某教育期刊编辑的约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写成《促进言语智能发展的教与学》一文,界定了“言语智能”的概念及结构要素,建构了组块教学的理论框架。但毕竟缺乏学理的论证,缺了一点发表的底气。于是,我再一次向成老师求教。成老师在外奔波忙碌,但只隔了3天就回复我说,基本同意我的观点,并提出从美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组块教学。不久,《言语智慧的生长——美学精神引领下的组块教学》的文稿就快递到了我的手里,我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一刻的心情。读完6000字的文稿,我看到成老师用他深邃的思想为我指明了一个全新的美学研究领域,让组块教学迈向更为深刻而广阔的美学境界。

其实,成老师是在用父辈一样的充满欣赏与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成长。记不清多少次,他与我一起登台探讨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成老师特别善解人意,在你尴尬时为你解围,在你技穷时为你支招,在你词不达意时为你梳理提炼……他主持的论坛,总能让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然而,成老师总是温和而谦逊地说,自己是一只“迟飞的鸟”,退休以后才安下心来做点教育的学问。我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有人说,人生有三幸:出生时有一个好妈妈,读书时有一个好老师,工作时有一个好领导。在我的生命中,不识字的母亲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勤劳朴实的品格;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庄杏珍老师给了我语文的种子,让我走上了语文教学的正道;在我的研究历程中,成尚荣老师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转弯的智慧,让我始终向着最高的境界飞翔。

而今,虽不能常与成老师见面,但却时时放在心里。成老师,就是那一束照亮教育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

广告业务请联系

010-82296739(刘老师)

010-82296727(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