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一响,六女肩挑花篮施施然向前走去,两人手持蚌壳做开合状,采莲船一摇一晃……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五幼儿园,一场热闹的十样景表演正火热进行。孩子们欢呼雀跃,通过观看表演、与演员们互动、亲身参与等,零距离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样景于清初传入上高县,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因以碰铃、铃铛、小钹、小锣、堂鼓、板鼓、塔塔鼓、竹板、唢呐、笛子十件乐器演奏,各种乐器伴奏故名十样景。上高十样景并不单独演奏,常要搭配“彩莲船”“蚌壳灯”,表演队成员跟随音乐节奏变换队列,舞步欢快,横生诙谐之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上高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十样景早已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逢新婚、新屋、生子、祝寿、开张、升迁,定要十样景表演队来增添几分喜气。2013年,上高“十样景”入选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我们十样景表演还走进校园,丰富的表演形式、热闹的节目氛围,总能带给孩子们好一阵欢乐,表演过后大家常常意犹未尽。”十样景表演队负责人郑国香高兴地说。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上高县各学校因地制宜,全面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将舞龙、童谣、排字舞、烙画、版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校园,成立各类非遗项目兴趣小组,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校园体育内容,将非遗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握高杆,用力挥动,一条长龙便翻腾起舞,气势恢宏;手臂摆动、脚步移动,彩带龙被舞得飒飒作响;和着节拍,传统龙盘旋起伏,变幻造型……近日,在上高县镇渡中心学校,该校舞龙教练简玲伟正在指导舞龙兴趣小组成员开展舞龙训练。“学生们对舞龙很感兴趣,很多都是自愿报名,目前学校里除了三四年级学生,基本人人都会。”

简玲伟本是一名体育老师,后又成为舞龙教练,契机发生在2015年。“当时学校想培育‘一校一品’特色项目,经过考虑,我提出编排舞龙节目,得到学校大力支持,随即组建队伍开始练习,大家都热情满满干劲十足。”简玲伟坦言,“半路出家”教学生舞龙,对自己是一个很大挑战。为把基础打扎实、把动作学细学精,多年来他不断学习舞龙知识技巧,平时周末跟着专业老师从头学,下班用电脑给自己“补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简玲伟是舞龙舞狮国家C级教练员、江西省龙狮运动协会第四届理事、上高县舞龙舞狮传承人,所带领的舞龙队伍荣获省级、市级、县级多项荣誉。“舞龙舞出了名堂,为学校添了光彩,简老师真不简单!”说起简玲伟,该校老师赞不绝口。

“不管是体育老师还是舞龙教练,都需要适应时代需要,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保持学习热情,不然很容易被淘汰。”简玲伟表示,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学校、越来越多学生参与到舞龙运动中来,借助大型活动、赛事、文化节等形式,进一步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