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高伟

通讯员 赵诗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7月7日,浙江杭州的吴女士在取快递时被隔壁便利店老板郎某偷拍视频,并被造谣“少妇出轨快递小哥”;2023年2月19日,浙江杭州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患有抑郁症的24岁女孩郑灵华离世。一桩桩惨痛的案例告诉我们,网络暴力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网暴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伤害,并直接侵扰当事人的现实生活,受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同时,这种频发的“网络戾气”会影响网民的价值观,原本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意识的价值观,在网络暴力的冲击下会被亵渎和扭曲。整治“网络戾气”的专项行动势在必行。

以实干实效实现宣传引导和网络监管的共同提升。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相关部门也频频出台通知,对网络平台主体行为予以规范,对网络暴力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相关犯罪依法严惩。地方网监部门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严格落实专项行动相关精神。首先,要加大对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力度。要利用属地“网、端、微、号”等平台转发中央网信办重要专项行动指示文件,持续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月”活动为专项行动造势。其次,要通过完善举报机制,规范举报流程,加强对举报信息的处理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增强舆情管控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专项整治的行动中。

以积极担责实现政府部门和网络平台的同频共振。网络平台是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保障网络内容安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平台经营者应主动承担起网络安全保障的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号召。首先,网络平台要在源头处通过信息化手段筛查“网络戾气”,对网民发出的风险内容要及时进行劝阻,对坚持发送的不当评论要及时开展清屏拦截。其次,网络平台应当对广大网民发挥引领导向作用,以形式多样的内容供给、传播方式传播正能量,引导广大网民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同时,对“屡教不改”的言论账号进行定期公示以及处罚,形成专项整治行动的震慑力。

以自我约束实现道德准则和法律约束的合拍共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有了在网上发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民众有了参与话题讨论的平台。但是,“互联网的世界就像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如果不加思考地随意打开,它带给我们的可能是万丈深渊。”表达有边界、流量有底线,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文明网民是基本盘。无知不该是伤害他人的理由,网络也不是发泄戾气的“垃圾桶”。

每一个人发表的观点和见解,应该基于所了解到的客观事实,而不该是主观、偏激的臆想。发声前首先要了解事件全貌,尽量获取完整信息,摒弃个人偏见,形成客观确认。另外,我们不应偏执地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别人,切勿让“道德绑架”“强制引导”成为网络戾气的挡箭牌。我们的社会仍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转型期,观念碰撞、舆论多元成为当代社会的必然趋势。网络暴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网民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长效监管,才能切实根治。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