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阅材料写作专栏

本专栏以系统化的思维,将材料写作细分为五大类别,分别为格式、提纲、标题、词组、句式,每个类别的内容又分化为技法+范文,以求通过最精细化的方式与专栏名称“全能工具箱”相匹配。既给爬格子新手提供全套学习方案,又能给老笔杆提供实战借鉴参考。源文件全部为word格式,已做好分类整理,方便大家存于手机、电脑或直接打印,是公文写作者的金牌助手。
第三十一章:做好笔杆子,别把捷径走成歪路

第三十一章:做好笔杆子,别把捷径走成歪路

写材料是份苦差事,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能干的人,怕吃苦不愿干;想干的人,没墨水干不了。无论能与不能,想与不想,只要身在其中,都会被任务、被工作推着走,与其疲于应付,身心俱累的完成任务,不如摆好心态,调整思维,干出一片坦途。

也正因为这碗饭不好端,很多人往往追求远方的“巧”,去寻找捷径,但却忽视了眼前的“坑”,易走入误区,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本章节,谈谈如何按领导要求拟文,提炼出五大误区。用过来人的视角,帮助大家梳理共性问题,并予以解读,从而避开雷区,力求让工作,从被动变主动,从抗拒变兴趣,在写作中锻炼水平,在任务中磨砺心性。

误区一:重于点,轻于面

接到材料任务,一般会向领导征询其关注的要点,这是个好习惯,但往往落笔时,不思考行文布局,不深研要点排序,只求把领导的关注点装进内容里,令其散落文章各处,显得杂乱无章,这样的结果,仅仅从理论上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往浅了说,是水平问题,往深处看,是态度问题。偶尔出现是考验上级的耐性,时常出现则是挑战上级的智商,结果可想而知。

正确的方式,是思考如何将各个“点”延伸到线,再将线整合成面,从而建立起一套立体系统,这样才是完整的材料思维。

如,写调研材料,要围绕调研的主旨,在点上,从哪些方面切入?在线上,这些点背后的问题根源是什么?在面上,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产生什么样的正面影响。

这是领导看材料、审材料的惯性思维。要有的放矢,切不可记流水账。

误区二:重模板,轻关联

材料的文体大部分有固定格式要求,如,通知、函、请示、意见等一般性公文,有其模板参照。但一些涉及到研究性、政策性的材料,则不能抄别人的作业,“照葫芦划瓢”式的生搬硬套,否则,是要犯错误的。

如,政策的上情下达,要先领悟上级的精神内涵,再结合单位实际,把对政策的理解形成具体的举措。

可以借鉴别人的标题框架,学习他人的词句表达,研究文章的内涵关联,但自己写的,一定是经过思考转化后,具备现实意义的东西。

领导划红线的一个点,或是重复性的一句话,要能敏感的关联出一二三,并能延伸出相关措施步骤的思考,要是达不到这种境界,建议把单位会议纪要的工作承接下来,慢慢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