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蔡徐坤发布了他的新歌《Spotlight(聚光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蔡徐坤在中国澳门、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了巡回演唱会,让自己沉浸在舞台当中。今年四月份,他完成了新歌《Spotlight(聚光灯)》的创作,并在月前的吉隆坡演唱会上首度进行演唱。

几乎没有预兆地,这一天,蔡徐坤忽然空降发布了这首全新作品《Spotlight(聚光灯)》的录音室版本。

我是在歌曲首发的当天早上听到这首歌,并几乎是从歌曲的第一个吉他音符感受到了它跟蔡徐坤过往作品的不同。我让妻子也听了这首歌,作为从2018年开始熟知蔡徐坤、一度成为他的单推,妻子也竟然没有分辨出这是蔡徐坤的声音,并问我说“这是哪个年轻歌手,还不错”。

于是,我灵机一动:当抹除掉这首歌的所有信息,在不告诉大家这是蔡徐坤的新歌时,即所谓的“盲听测试”,大家会怎么看待蔡徐坤的音乐?把蔡徐坤彻底还原成“歌手/音乐人”本身,大家在抛开有色眼镜和各种标签下,会做出怎样的判断?

说干就干。我把这首歌保存下来,重新命名,完成了所有信息脱敏和伪装。万事俱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当天,我分别逮到了四位朋友,把这首歌发给他们,伪装成“这是我做的新歌”或是“这是我新收的Demo”。这四位分别代表了唱片企划、音乐制作人、流媒体平台策划、乐评人,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会如何评价?

让我们马上开始。

1号测试者: A&R/企划 —— 万青青《Spotlight(聚光灯)》是蔡徐坤更加成熟的标志”

万青青,新生代A&R,在海外工作期间负责五月天、张学友等海外巡演企划工作;归国后先后任职果然娱乐、Believe Artist Service,曾负责多个新生代歌手音乐作品制作和企划。

“这首歌很Coldplay。”这是企划人万青青的第一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唱片企划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常会去找对标物。当我们听到一首新歌时(更何况对方认为我是新收到了一首不错的新demo),会快速地用我们熟悉的、更有靶向性的形容词进行对标。“我之前在巴黎的时候,看过一次Coldplay的现场,我也不是他们所有的歌我都会唱,但是在现场的时候,像《Fix You》、《Us Against the World》,这些歌总是能跟着大合唱的。我听这首歌的时候,觉得有这种大合唱的潜质。”‍‍

当我揭开谜底,告诉她,这是蔡徐坤的新歌时,她也吓了一大跳。“我感觉蔡徐坤成熟了很多,声音有了很多变化。过去的蔡徐坤,音乐风格更舞曲化,对身体律动的部分会更强调。但这首歌,明显是要跟大家好好聊聊。我刚开始听到这首歌时,还觉得是一个demo,因为这里只有一个电吉他clean音色,我在想后面会不会可以再多起来一点,像我前面说到的,Coldplay那种,歌曲后半部分就开始放烟花的那种,而蔡徐坤的处理也可以加入更多嘶吼的部分。但后来我又一想,明白了蔡徐坤最终决定这样做的道理。对,如果太多的设计,反而会变成油腻了,现在的呈现,就是蔡徐坤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觉得这是蔡徐坤要迈向更加成熟歌手的一个标志。”‍

2号测试者:音乐制作人 —— Tune Lee

“蔡徐坤写的,是每一个这个行业中的人们的共感”

Tune Lee,音乐制作人/A&R ,因制作鹿晗专辑及演唱会而被圈内朋友熟知。Tune Lee和蔡徐坤本人素来相识,在音乐上亦有交流,也曾参加过蔡徐坤电音表演现场。

当我把“伪装”过的《Spotlight(聚光灯)》给到Tune Lee时,他先是表示“似曾相识”,“在哪听过这首歌”,后来经我提醒,想起来了之后,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之前看他live视频时候,听到这首歌,就觉得这首歌挺不错的。现在蔡徐坤做歌,已经能够更加地驾轻就熟,很轻松自在,可以用非常准确的几个关键元素,把一首歌给情绪和氛围给带到。就像 现在这首歌,好像只有一把吉他,但感觉就到了。”

对蔡徐坤过往创作都相当熟悉的Tune Lee,对《Spotlight(聚光灯)》的歌词尤为感触。“他那个歌词,我之前看现场视频的时候,感触就挺深。他所写的,也就是大多数站在聚光灯下的人,都会经历的那个过程。 盛名而来,低谷而去,这几年我们在工作中也见到了不断有这样的事儿发生。总之,这首歌在编曲上不做花哨,重点是放在情感上、内容上的表达。”

Tune Lee本人也曾离开了行业好一阵子。因为个人的经历,他对这首歌的情感浓度有更多的共鸣。在我们发散聊了好一阵子之后,他又忽然话锋一转,又回到《Spotlight(聚光灯)》这首歌的话题,再次强调,“其实我第一次听,心情还挺复杂,包括我自己身边发生这些事,都能映射到。”

3号测试者:流媒体营销策划 —— RoJay“这首歌,能听到蔡徐坤在里头花的时间”

RoJay,资深流媒体平台策划,过去数年一直致力于年轻歌手的爆单制造,对歌曲本身是否能成为“爆款”有近乎条件反射一般的执念。

当我第一下把乔装打扮后的《Spotlight(聚光灯)》发给他听时,他先是问这首歌的“用途”;当我说是给“大艺人的歌”时,他的反应也是“有点像一些英文老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再往下追问,RoJay非常冷静客观地说到:“听感是可以的,舒服的,当然是一首好听的歌。但这首歌本身的编曲和旋律线,包括人声的质感,听起来都不是现在短视频或者流媒体上面流行的’英文歌‘,而更像是我们喜欢的那些‘老歌手’,比如Robbie Williams的《Better Man》。”

于是我告诉他,这是我正在做的关于蔡徐坤新歌的“盲听测试”,RoJay给予了属于流媒体平台的一些个人向观点:“对于蔡徐坤来说,这首歌是适合的,就像我前面说的,听起来很舒服,但确实不是那种刻意‘哗众取宠’去吸引大家注意的歌。”RoJay还特意去看了短视频上的《Spotlight(聚光灯)》的发酵情况。他告诉我:“目前确实有一些翻唱、舞蹈,看起来点赞数据还不错,再观察观察。” ‍

RoJay还说:这首歌是能听得出蔡徐坤“花了时间的”。“秋元康曾经说,他必须要让自己听1000首Demo之后,才能决定1首歌。但工作久了,我们都一样,每天都在听Demo,久而久之就会倦怠,有时候就会自己对自己‘放水’。但其实,通常歌手的一首作品发出来,有没有在里面花时间,很容易就能听出来的。蔡徐坤这首歌不错的一点是,很容易就能在里面听得出来,这首歌确实花了时间。”

‍‍‍‍

4号测试者:乐评人/媒体人 —— 老丁“比起过去,现在的蔡徐坤有了更强的主张”

老丁,乐评人,也是多个音乐奖项的评委,同时也是有着近20年从业经验的音乐记者,可以说“没有没采访过的歌手”(虽然听起来有点拗口)。今年蔡徐坤在启动KUN 2023 WORLD TOUR巡回演唱会之前,老丁也在一次媒体活动中见到过蔡徐坤。

当我把《Spotlight(聚光灯)》发给老丁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谁唱的?还挺好听的。甚至“还以为是我做的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说出谜底,这是蔡徐坤的新歌时,老丁坦言到:

“说实话,其实我对蔡徐坤的音乐并不算太过熟悉。过往当然也听过他的一些歌,看过他的MV,但我会稍稍觉得,这种偏向电子的、舞曲的风格,和很多其他年轻的歌手都很类似,好像大家都会做这种歌。”

“可是,这首新歌,你刚没跟我说是蔡徐坤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唱得很不错。可能是我自己本身也是比较传统的歌迷,我会更喜欢这样的歌,是在表达一种情感、表达一种主张的歌。而且歌曲本身也有一种,既带有90年代很经典的复古感觉,又听得出来是现在年轻的、时尚的东西。如果说蔡徐坤接下来的音乐会往这个方向靠拢的话,我会对他保持更多的关注。”

【尾声】

此刻,《Spotlight(聚光灯)》正在出现在各个榜单上。我想,当这首歌在榜单上停留的时候,当其他的听众在做家务时、开车时、做功课时,whatever,总之就是随机听到榜单上的这首歌的时候,他们也许不会第一时间觉察到这是出自蔡徐坤的嗓音,也是类似上述“盲听测试”的环境,他们会对这首歌作何评价,是否会为这首歌点一个红心。名气是一种双刃剑,也许有人会冲着名气去听这首歌,那就一定会有人因为名气而故意回避、或用有色眼镜看待这首歌。希望大家在妄自对一件事下判断的时候,能否给予一首歌的时间,仅需要一首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