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研究与论文写作浅谈

■ 杨勇

(《书法》杂志副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编审)

2023.11.22

一、当下书学研究现状

相比于书法展赛这样的群众性活动,书法研究无疑更具有精英性质。

我们称之为经典的古代书法作品,特别是自唐代以来书写者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秦汉简牍、魏晋残纸敦煌写经等遗存书迹,书写者以书吏、经生等为主)

书法研究具有门槛,普通大众很难参与进来,必须经过专业的学术训练。

01. 从事书学研究的主体集中在高校

第十一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获奖和入选论文共86篇其作者的单位在高校的占到60%左右。(高校青年教师硕博士研究生) 如果算上具有高校求学背景的作者(具有硕博士学位),比例竟然占到70%以上。当下全国性书学研讨会入选论文,作者情况大体若此。书法研究越来越趋于“阳春白雪”。

02. 书学研究越来越趋于系统化和专业化

2000年之前,专门从事书法研究的人其实并不多最近二十多年随着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书法专业,尤其是书法硕士、博士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培养了大批书法专业研究人才。系统的学术训练对于书学研究的推动是巨大的

03. 书法论著呈“井喷”之势

近年来,书法界论文的发表及著作的出版大有“井喷”之势。据统计,中国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质量却在百名开外。此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年在收紧书号的审批,由量向质转化。

04. 现实重压下“为研究而研究”的弊病

不独书法界,整个学术界都普遍存在“为研究而研究”的怪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职称评定过程中过分量化“研究成果”(或硕博士毕业发表论文的要求)。我们更期待能引起关注和讨论的研究课题,需要能真正推动学术进步的科研成果。

05. 研究方向上偏重书法史料考证

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获奖和入选论文在研究方向的分布上极不均衡,86篇获奖和入选论文基本上集中在书法史料和考证方面,而书写实践、书法理论、书法批评等方面所占比重较小,书法美学方面的文章明显缺失,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学大讨论”时书法界的广泛参与形成巨大反差。(比第十届书学讨论会已有所改善)

06. 书法评论引起广泛关注

关注一:第十一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征稿启事》中已经明确呼吁有关书法批评、书法美学方面的研究。

关注二:2016年,中国文联关于“书法评价体系建构”的项目立项,2019年4月,《中国书法评价体系建设》出版,陈振濂主编,朱培尔、姜寿田、方爱龙、刘宗超、王伟林、杨勇副主编。

关注三:中国书协“乌海论坛”讨论,“源流·时代”标举学术,倡导书法批评。

关注四:中国书协第八届专业委员会,增设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

2023年9月23日,中国协会、中国评协主办的“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推动书法守正出新一一新的文化使命与书法评论研讨会”以及“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围绕四个环节进行了研讨。

环节一:新学科背景下书法评论的定位与发展

环节二:书法评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环节三:当前书法创作的发展

环节四:全媒体场域中的书法传播与美育功能

二、书学研究常见的七种类型

01. 书法史料研究

■ 人物个案研究

白谦慎“傅山”“吴大澂”、祁小春“王羲之”、薛龙春“王铎”。

■ 断代书法史

丛文俊“先秦”、华人德“两汉”、朱关田“唐代”、曹宝麟“北宋”、方爱龙“南宋”、黄惇“元明”、刘恒“清代”、刘涛《魏晋新书风》 (2021-4《书法研究》)

■ 对书迹、印章、书家生卒年及籍贯的考证等

林霄《重建祝允明书法标准一一基于笔迹学的古代书法鉴定个案研究》 (2017-1~2《书法研究》)

水赉佑《苏轼<马券帖>由来及相关刻石与传本》 (2023-3《书法研究》)

李宁《押署的停相一-绢本<曹娥碑>上的南朝押署》(2021-4《书法研究》) 从南朝押署的形式、押署的位置以及押署人名书写等特征,揭示了绢本《孝女曹娥碑》上的南朝押署无论从用笔习惯、书写水平还是字迹大小皆与真实押署有一定差距,故推出此本上的南朝押署是后人以刻本上的南朝押署局根据临写偶添

02. 古代书论研究

■ 对书法理论史的研究

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姜寿田《中国书法理论史》、甘中流《中国书法批评史》

陈志平《<墨池编>的学理分类和古典“书学”知识谱系的生成(2022-3《书法研究》)

周勋君《书法:“已然之迹”及“其所以然”一一对“法度”“人本”及其关系的考辨与蠡测》 (2022-4《书法研究》)

■ 对书论中名词、判断的辨析

黄惇《释“草圣”》(2022-4《书法研究》)

对该词在历代书论、史料中的词义演变进行微观阐述揭示其古今意义之变。

刘绍刚《“古文”书体再议》 (2021-2《书法研究》 )

马骥、朱乐朋《“篆书”外延流变考释》 (2021-2《书法研究》)

■ 关于古代书论的注释、解读

杨勇《论书雅言》2021年3月,上海书画出版社

03. 书法批评

■ 对批评理论、原理的研究

张函《南朝书法批评中的“述而不评”与“评而不述”》(2022-2《书法研究》)

■ 对古代作品或书家的批评

■ 对当下书家或作品的批评

■ 对书坛现象、事件的批评

04. 书法美学

■ 美学属于哲学范畴,涉及很多命题:

书法本体(逻辑起点)、技与道(技近于道)、审美心胸(心斋坐忘)......

丘新巧《姿势的诗学:日常书写与书法的起源》

■ 书法美的类型及要素

神、气、骨、血、肉;形式与内容......

■ 书法美的探讨

“丑”作为一种审美类型: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关于“丑书”的讨论:美学意义上的“丑”使得书法具有一种奇崛之美。

05. 书法教育

■ 古代书法教育研究

汉代以吏为师,古代书法教育的着眼点首在“识字敦煌遗书中存在当时经生练字的证据

■ 当下高等书法教育

书法本科、硕士、博士教育

■ 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材、教师问题,学习方法问题

■ 当下成人书法教育

名家工作室

06. 书法技法

■ 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研究

邱振中《笔法、章法与字结构》,2023.8出版

邓宝剑《清代书家对笔法概念的“误读”》 (2021-3《书法研究》)

■ 对某一件作品的解析

逐字解析神龙本《兰亭序》……

■ 对某一书家整体技法的解析

(日) 新井光风《里耶秦简墨字中“草化点状笔”现象初探》(《书法研究》2019-1)

轩敏华 《米芾“颜出于褚”说赘考一一兼谈铭石书“修改波撇”的“失真”问题》 (2023-3《书法研究》)

07. 多学科交叉研究

■ 书法与地理学

地域书风:中原书风、江浙书风、海派书画吴慧平《书法文化地理研究》

■ 书法与经济学

书法市场的分析与解读、书法产业化进程、

古代的雅贿之风、书法方面缺少专业的经纪人

程渤《明清两代刻帖交易述略》 (2023-3《书法研究》)

■ 书法与文字学

碑志中的异体字现象、武周(则天)时期造字在碑刻和墓志中的反映

李逸峰《从敦煌写本横向笔形看楷书字体演变》 (2023-1《书法研究》)

■ 书法与社会学

[意]毕罗 《写本文化与书法文化初探一一兼论写卷与石刻两种载体的书法作品》 (2023-1《书法研究》)

从文俊《魏晋精英文化生态与“二王”书法风流》 (2023-2《书法研究》)

史睿《汉唐题额书法的文化史考察一一以敦煌题额等资料(2021-1《书法研究》)例》

■ 书法与传播学

顾毅、张卉萱《书法文献英译现状与中国书法国际传播》(2021-2《书法研究》)

三、关于论文写作的七点建议

01.避免大而空的题目

在确定一篇文章的题目时,要考虑到所要撰写的文章类型、材料基础、读者受众等情况来。

例如:

苏东坡书法研究

苏东坡单钩执笔与其笔画形态的关联✔

论题要有所限制,以便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全部论文。 在论文题目中不建议用“说......”、“谈......”等字眼开头的标题。好的标题,独树一帜,别具只眼,要能吸引读者。几个好的题目:

史睿《唐代法书鉴赏家的谱系——从武平一到司空图》(《书法研究》2018-4)

陈志平《几种稀见《法书要录》传本及相关问题验证》(《书法研究》2019-2)

周勋君《唐人“尚”法吗?——“唐尚法”概念的形成与辨疑》 (《书法研究》2019-2)

02. 结论要凝练

“结论”一般比较简洁,文字要凝练。

论文的中心论点,必须在此得以陈述或体现。至于文章的长短,应视内容而定。反对故意写长文

“结论”不是应景式的几句话,而是在学理层面上对于论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重新提炼

史料是A,论文亦是A,A=A,是简单的描述性文本论文是B,A=B,是复杂的分析性文本;新的概念是C,A-B-C,是一种理论文本。将研究中归纳的概念或理论,用来整合全文,是一种复杂的理论文本。因为,后者要求作者有更多的理论自觉,故比较难。

03. 问题意识与学术规范

读书或听课时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潜在的论文题目。

引用文献要注明,也要注意核查原始文献,网络料不一定可靠。

技术层面:论文的格式的规范

04. 制定明确的写作目标

“我要写作三小时”是一种幻觉,而“我每天要写500字”才是目标。

05. 与导师或同学交换论文,相互批改

文章写出来后不妨与导师或同学交换论文相互批改。

06. 要重视文章的可读性

避免枯燥、单调的长篇大论,观者寥寥。

文章应该是写给人看的,文风很重要。

07. 写作是一种训练

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写得更好、更快。要注意平时的写作训练,可以先写写读书札记或千字左右的小论文,写得多了自然会熟练,不要等待快毕业时才开始写毕业论文,要给自己留足时间。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