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促进增产增收,铜川市总请来技术专家手把手教帮扶村村民科学种田——(引题)

工会帮扶帮出了“吨粮田”(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祝盼

11月2日上午,一台5米多高的新型玉米收割机开进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哭泉镇马前尧村种粮大户赵太顺的6.9亩整块试验田。随着成排玉米秆被粉碎,玉米棒子进入收割机中,脱好的金黄玉米粒源源不断地被传送到货车厢中。

在试验田边,站着铜川市总和宜君县总的工会干部、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者,以及马前尧村村民。大家都在等待答案揭晓:增产还是欠产?

一场普通的玉米收割为何让大家如此翘首以盼?这要从铜川市总工会对马前尧村的帮扶说起。

马前尧村是铜川市总的定点帮扶村。该村地处渭北山梁,山坡耕地多,春长夏短,土地贫瘠,最适宜的产业是单季玉米种植。长期以来,村民习惯传统的种植方式,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玉米亩产始终停留在400公斤至800公斤之间。如何向现有土地要产量、要增收,通过发展主导产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近年来铜川市总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多次调研后,铜川市总决定开展“吨粮田”创建工作,即打造年粮食亩产达到1吨的农田,利用技术手段推动玉米单产提升。

今年春节前,来马前尧村走访慰问时,铜川市总为全村105户村民送来玉米良种和复合化肥,还邀请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杨邦民为村民讲解“5335”高质高效玉米种植和土壤施肥技术。

今年初,铜川市总与赵太顺及另一家种粮大户蔡文奎分别签订《“吨粮田”示范点建设协议》,约定拿出整块地进行“吨粮田”实验。“你们做好新旧对比,赔了工会兜底。”时任铜川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何建平向农户承诺。

5月中旬,铜川市总与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合作,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对全村15个样本地块土壤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为每户村民制作“科学种地明白卡”“土地‘吃配餐’和‘吨粮田’建设明白卡”,30多名市总工会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解读“两卡”,详细登记并与村民认真核对2022年常规种植支出,然后相互确认签字。

在春播开犁之际,铜川市总在两个“吨粮示范田”为全村村民举行了现场观摩培训,并运来了专为宜君县山地设计的“耕旋播三层施肥一体”新型农机,邀请专家现场讲解、演示。

“你们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式来种植,要求的种子、化肥数量不要随意变动。”玉米播种前,铜川市总工会驻马前尧村第一书记张马珂反复叮嘱赵太顺、蔡文奎和其他村民。而听说铜川市总在马前尧村“吨粮田”,大家持着各种各样的议论,单等秋收时看结果,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时间回到玉米收割时。下午1点多,随着最后一堆玉米粒滑入车厢,大货车往公路旁的大型称量站驶去,围观者顾不上吃饭,涌上前跟着货车一探究竟。一直等到下午3点,结果终于出来了。“6.9亩的‘吨粮示范田’现场收获玉米籽粒8844.35公斤,除去水分、杂质后净重7142.12公斤,平均亩产1035.09公斤,铜川市总工会帮扶帮出了‘吨粮田’。”工作人员话音刚落,现场掌声雷动,工会干部们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这个产量平均每亩要比去年多235公斤,加上按新种植模式节约的18元成本,亩产增收达到596元。”赵太顺激动地说,“明年我还要扩大新技术种植面积。”

据统计,2023年,马前尧村105户村民中有70多户村民按照铜川市总和县、乡农业技术部门指导推广的“配餐施肥”等高质高效玉米种植新技术,玉米普遍喜获丰收,按平均亩产增产216公斤计算,新技术种植面积1500亩,增产32.4万公斤,按目前市价估算增收近80万元。

“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加上科学管理,贫瘠的土地上也能长出好庄稼。咱工会的帮扶帮出了‘吨粮田’!”铜川市总工会负责人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