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三年(1853年)底,胡以晃、曾天养率领的西征军,在攻克安徽集贤关后,继续北上。

11月14日,西征军占领桐城。

11月29日,西征军攻克舒城,斩杀督办安徽团练、工部侍郎吕贤基。

西征军兵锋所向,正是安徽临时省城庐州(今安徽合肥)。当时舒城与庐州只有100多里路程了。这就意味着,西征军主力部队只需要一两天路程,便可兵临庐州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庐州,自秦建制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为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因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 “北路咽喉、豫鲁门户”之称。

如果西征军攻占了庐州,便可大举北上,直捣河南、山东、直隶等省。此时,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军北伐军,正在离天津城外不远的静海、独流一带流动作战。两支劲旅一旦会合,很有可能完成对清廷的致命一击。

因此,对于咸丰皇帝来说,当务之急是调集各路人马,尽快支援庐州。

在支援庐州的各路人马中,有陕甘总督舒兴阿,有江南提督和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在南昌一战中表现耀眼的江忠源。

江忠源是当时清廷唯一拿得出手的将领。他因为多次打败太平军,被称为太平军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忠源是湖南新宁人,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考中举人。他很早就与曾国藩相识,两人年龄只相差1岁,关系颇为不错。道光十八年,他们还一路进京参加会试。不过,命运跟他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此前屡试不第的曾国藩,这次终于榜上有名,考中进士,还点了翰林。此前一帆风顺的江忠源却名落孙山,铩羽而归。

之后,江忠源多次进京参加会试,都未能中榜。此路不通,只能另想办法。道光二十四年,江忠源参加大挑考试(大挑是清朝乾隆年间制定下的一种科考制度,为的是让已经有举人身份但又没有官职的人有一个晋身的机会),被任命为教职官员,被分配回湖南老家任职。

道光二十七年,瑶族人雷再浩在新宁黄背峒聚众起义,转战于广西、湖南一带,声势很大。江忠源在当地招募了一批年轻人,经过短暂的训练后,居然打败了雷再浩,将雷再浩本人擒获杀掉。

立下如此大功,江忠源被擢升为知县,赴浙江任职,先后担任秀水县和丽水县的知县。道光三十年,咸丰皇帝即位后,曾经诏令部院九卿举荐贤才。礼部左侍郎曾国藩是江忠源的同乡兼好朋友,推荐他入朝觐见皇上,可惜,不久他因父亲去世,不得不辞职回家守孝。

好在太平天国起义,又给了江忠源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咸丰元年,江忠源先是跟随在大学士赛尚阿军队里,赴广西进剿太平军;继而回乡募集500多人,组成一支楚勇,依旧前往广西。楚勇人数虽少,却作战顽强,让太平军吃了不少亏。后来,江忠源与清军指挥官提督向荣、副都统乌兰泰等人在作战理念上发生矛盾,便称病回乡。

咸丰二年,太平军进攻桂林。江忠源闻讯,再次在家乡招募1000士卒,与好友刘长佑一起奔赴桂林解围。他扼守鸬鹚洲,三败太平军,解除了桂林之围,被提拔为知府。

当年4月,太平军撤出桂林后,沿着湘江水陆并进,向北攻打长沙。江忠源在蓑衣渡设下伏兵,伏击太平军。经过两昼夜激战,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中炮而死。咸丰三年,江忠源被提拔为湖北按察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咸丰皇帝很欣赏江忠源,将他调到向荣的江南大营帮办军务。江忠源带着人马行至九江时,听说南昌遭到太平军西征军围攻,便上书朝廷后,先前来南昌解围。

江西巡抚张芾困守孤城,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竟然迎来了一支援军,喜出望外,将江忠源视为救命恩人,授予他王命旗牌,让他全权指挥所有战事。

从6月24日至9月24日,在整整3个月时间里,太平军西征军无数次猛攻南昌,都被江忠源击退。西征军见无隙可乘,只好撤掉包围圈。

鉴于江忠源在抵抗太平军中的良好表现,咸丰皇帝对他信赖有加,接连提拔。不久前。清廷赐他二品顶戴,将他提拔为安徽巡抚,代替因截留滇、黔铜铅银一事被清廷褫夺职务的张芾,并催促他尽快到庐州走马上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忠源作为一个屡试不第、出身平民家庭、毫无背景的举人,能够当上巡抚级别的封疆大吏,岂不是祖坟冒烟?

江忠源感恩不尽,决定誓死保卫清廷江山。于是,他带着两千楚勇,冒雨奔赴庐州。

当他们抵达六安时,传来了西征军攻克舒城的消息。

由于接连作战,身心疲惫,江忠源染病不起。他的部下也疲惫不堪,请求留守六安。六安的老百姓也极力挽留他们。

“报,庐州知府胡元炜派使者来了。”刚刚送走来给江忠源看病的医生,随从人员又前来禀告。

“请他进来。”江忠源说。

胡元炜的使者送来一封信,信中说,庐州城高池深,城中兵力、军饷充足,足以与太平军一战雌雄,请江忠源尽快赶往庐州,率领全体军民抵抗太平军。

“既然如此,我们就去庐州吧。”江忠源说。

第二天,江忠源出发,带病前往庐州。为了保护六安的安全,他留下了一千人马,自己带走了一千。

“六安的父老乡亲,咱们后会有期!”临行前,他抱拳告别前来送行的六安军民,意气风发地说。

到了庐州后,江忠源受到胡元炜的热情款待。“江大人,您可是庐州数十万军民的救命恩人啊!”在款待他的宴席上,胡元炜频繁敬酒。

江忠源的病情还没有好转,低烧不断。但他顾不上休息,第二天就投入到防务工作。也就是这时候,他才惊讶地发现,胡元炜在信中对他撒了谎。庐州城内总共只有三千人马,加上他带去的一千人马,总共约四千左右。而且粮草、军火都极度短缺。

相比之下,太平军西征军兵多将广,有两万多人,是庐州城守军的5倍之多,且粮草充足、士气高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元炜,你要害死我了!”江忠源叫来胡元炜,对他一顿痛斥。

然则,事已至此,说什么都已经无用了。城外,太平军先锋部队悄然来到,正安营扎寨,准备随时发起进攻。

对于江忠源来说,此刻能够做的事情,也仅仅是固守待援而已。

胡元炜虽然撒了谎,却有一点没有说错。庐州作为军事重镇,城防还是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城外,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围绕。城垣周长20多里,分布了七道城门。城墙高十多丈、厚约一丈许。城内守军凭借坚固的城池,足以坚守一段时间了。

12月12日,战斗打响了。太平军发起了第一次进攻。

江忠源亲自上城楼督战,居住在水西门城楼之上。在他的指挥下,守军顽强作战,依靠坚固城墙,打败了西征军一次又一次进攻。城内的士绅居民有钱的出钱,有丁的出丁,设局分段给守城士兵送饭、送粥、送茶,昼夜不绝,免除了守城士兵的后顾之忧。

“只要各路援军尽快赶到,庐州必定有救。”江忠源每天都在心里默念。

然而,从江忠源12月初率部抵达庐州,到太平军发起第一次进攻,城外的援军影子都没有。

各路援军都去哪里了?他们都被太平军拦在了外面。

胡以晃、曾天养吸取了上次攻打南昌失利的教训,采取了“外拒援敌、内困守军”的策略,一方面死死困住庐州城,一方面派出阻击部队,将清军各路援军拦住。

咸丰四年(1854年)1月3日,陕甘总督舒兴阿率领的一万余人马,率先抵达庐州水西门外战场。不料,清军前锋部队与太平军一战即溃,败退20多里。1月7日,舒兴阿亲自带领主力部队来战,也是迅速败下阵来。舒兴阿再也不敢前进了,在距城三十里外的冈子集驻扎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提督和春率领一千余人,从江南大营派来增援庐州。他是江忠源的老战友,两人关系向来不错。这次,又是江忠源点名前来救援的。可是,和春到了庐州外围,见太平军人多势众,见讨不到便宜,竟然借口查看地形,停下来驻扎十多天,徘徊不前。

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濬与刘长佑率领一支楚勇一千五百多人,来到西平门外的五里墩时,遭到太平军的全力阻击,进退不得。

被围困在城内的江忠源,自然难以知道这些信息,只晓得没有一兵一卒援军抵达,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这段时间,太平军在庐州城外四处修筑木城土垒,将庐州围得水泄不通。然后,一边架炮猛攻,一边挖掘地道。然而,太平军在猛攻了十多天,没有收到效果。他们随即改变了攻城策略。鉴于之前简单挖地道的办法,被城内守军破坏而无效,他们便采用多点挖掘的方式,来干扰守军的侦听,从而将地道顺利挖掘到城下。

1月15日凌晨,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挖掘和地雷爆破,太平军终于攻陷了水西门的一段城墙。西征军一跃而起,从破坏的城墙鱼贯而入。

早已暗地里投靠太平军的胡元炜此时作了内应,将城上灯火熄灭,以长绳系在城垛上垂到城外,引得太平军攀缘而上。胡元炜还在拱辰门城楼上放了一把火,在城内制造混乱。一时之间,全城大乱,清军纷纷溃逃。

仗打到这个份上,基本上已经没有悬念了。江忠源见大势已去,要挥刀自刎,以死殉城,被亲兵拼命阻止。都司马良勋背上他,往城外冲去。江忠源猛咬马良勋的耳朵,奋力挣脱后,继续与太平军作战。

他们一行且战且退,战至水闸桥时,江忠源身上已经有了七处创伤,无力再战。他长叹一声,投入古塘,溺水自杀,时年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