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烦,本来年底事就多,还被老板安排了一个额外任务:
你先试试这个智能伙伴,看看好用的话在全公司推广。
说实话我是比较不屑的,ChatGPT问世接近一周年了,大大小小的AI产品试过那么多,哪个能真正融入工作流程了?
内心也是抗拒的,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万一真的好用,那危险的不就是我了?
没想到,试用一段之后,还真成了日常办公得力助手,回不去了。
甚至据说有走在前面的公司,靠它预计一个月业绩提高100万元,那一年可就是上千万了。
什么样的智能伙伴?
市面上性能强大的AI助手已有不少,但在办公场合用起来往往有个痛点:要先把任务要求等等交代清楚,所需的背景资料上传好。
就好像把工作交给公司里刚来的新人,等都折腾好了,和自己直接上手干花的时间其实也差不多。
智能伙伴的解决方案很巧妙,与你共享工作记忆:
工作群聊,工作文档,工作邮件,会议记录……凡是办公平台上你有权限访问的部分,它也能访问。
这样一来,智能伙伴就从“新员工”水平一下子变成了“老师傅”级别。
遇到不清楚的问一句,就能综合多篇文档给出一个答案,需要更详细的还可点击链接查看原文档。
还可以预判你的预判,自动推荐接下来还有可能被问到的问题。
测试中还发现,如果某篇文档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副本,可能会对智能伙伴带来一些困扰,也算反向倒逼公司把文档管理好了。
接下来还有一个重点创新之处,自动搭建业务系统。
哪怕是还没具体想法,只是有一个模糊需求的时候,都可以先让智能伙伴先试试。
点进刚刚创建好的多维表格,就会发现除了基本框架,还填充了几个示例数据,非常直观的展现了新建系统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无需再回到对话窗口,直接在多维表格页面都可以继续让同一个智能伙伴继续修改系统。
增删改都不在话下,在一些场合还能直接填入相关数据。
其他自由对话、文字生成等大家已经熟悉的场景,智能伙伴也不含糊。
比如在邮箱里,点开一封邮件,就发现他已经在了(顺便一提,每个员工都可以给自己的智能伙伴选名字和形象)。
一封回复邮件写下来除了“祝商祺”稍微有点不适用于学术场合,内容完整语气得体,真的省了不少脑细胞。
在自由对话中,遇到不知道的也不会随机生成编造,而是老老实实回答“没有找到”。
这还只是测试版可以体验的有限功能,根据官方介绍还展示了更多实用能力。
工作群太多,消息看不过来,可以一句话总结当前未读消息,不用爬楼直接看结论。
甚至能结合前一天的工作记忆,在每天早上推送专属工作简报,代办事项一目了然,也是非常期待了。
总的来说,包括体验到的和看到的演示,智能伙伴不像独立的AI产品每次用都要去打开,同步上下文信息,输出结果再粘贴回来,而是与整个办公系统整合,出现在每一个用得到的地方。
它可以掌握组织内新发生的事,不像一个工具,更像多了一个同事。你开过的会相当于他也开过了,你看过的文档它也看过了,甚至你还没拉的及看的新文档,它也瞬间看过了,还过目不忘。
不仅是被动等待使用,能主动提醒也是一大亮点。而且展示了让AI主动行动也并不是非得靠什么黑科技,“能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与“能出现在正确的时间”足矣,相信也会成为未来一大趋势。
如果要找有什么可以类比的,智能伙伴与程序员群体爱不释手的Github Copilot和Cursor感觉非常像了。
这类工具通常被称为编程助手,深度整合在IDE(集成开发环境里)发挥出最大威力。
OpenAI创始成员Andrej Karpathy曾表示,在习惯了与AI助手结对编程之后,一旦失去它就感到一种恐惧和不适应,“陪伴我的只剩下光标了。”
现在更多职位更多工种的人,都能在办公协作平台上拥有这种神奇的体验了。
总之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句“真香”了。
可能很多朋友已经从截图看出来了,这个智能伙伴,来自字节跳动旗下飞书,就是主打“先进企业都在用”的那个办公协作平台。
飞书上的组织都可以拥有,而且是每个员工可以人手一个,拥有不同的记忆和个性特点。
一个人用就已经提高这么多效率了,要是整个部门、整个公司一起用又能产生哪些化学反应?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已经有不少公司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有公司一算账,靠他挣大钱了
在一个组织中,飞书智能伙伴都能带来什么改变?
最直观的当然是提升工作效率,甚至能直接体现在收益上。
如数米科技,一家业务非常复杂的to B公司,包括软件开发、MCN、综合营销、管理咨询等。
他们给飞书智能伙伴安排的岗位是“销售管理”。具体来说,以前每天都要统计业绩不再依赖人工,过去需要3个销售组长+1个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跟进的商机也能交给AI自动跟进。
在飞书智能伙伴的帮助下,数米科技的销售跟进频率从半个月提升到3天,签约率从15%提升到25%,签单周期从1-2个约缩短到2周,以前需要2-3次拜访才能成交也变成经常可以在初次拜访时拿下。
试用一段时间后他们算了一笔账,每个月的业绩提升了近百万,一年创造的价值相当于1182万。
更进一步,飞书智能伙伴也能创造新的生产力,换句话说完成以前做不到的事。
如饮料品牌元气森林,传统线下补货需要在微信群手动输入商品名称和数量、人工确认网点和地理位置,再单独录入到订单系统,非常繁琐。
飞书智能伙伴加入后,直接扮演订单调度员,巡店补货员可用语音发起补货指令,解析识别内容后自动匹配网点、商品、价格等数据,最终直连同步到后台订单系统。
飞书智能伙伴成为一种新的整合工作场景,将企业组织内部各个环节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飞书智能伙伴加入后,组织本身的形态也在发生改变。
青年力量,一家高速发展的MCN公司,一年内从90人增加到200人,在新人入职和培训管理方面遇到很大挑战。
但在人类员工不断加入的同时,青年力量还引入了飞书智能伙伴,作为内部培训师。
相当于有多少新员工就能人手配备一个导师,5分钟指引完成入职流程。
除了提供流程指引和具体知识,智能伙伴还能在跨团队协作中当做“找人能手”。
自古以来,组织就是人、资产和信息的流动,其中人是处理信息的节点。每个人接受到信息,可以动用自己的脑力去产生无形的智慧,但还要把智慧再转换回有形的信息发送出去。
现在AI可以作为信息处理的节点,让一部分智慧不借助人力就能自然在组织中流动。
如此一来,随着组织内系统不断复杂而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就得到了改善,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将系统里散落各处的“烟囱”打通。
通过人与AI协作的新工作方式,减少协同的环节、减少每个环节不必要的信息搬运,最终让协同方式越来越自然。
从这个意义来讲,飞书智能伙伴就不会是取代人,而是和人一起成为新时代组织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企业如何AI Ready?
当下大部分公司都有想法要拥抱AI,其中又有大部分公司都在犹豫,不知道从何开始做起。
一方面目前AI本身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不是每项任务都能做到100%。另一方面AI本身也在飞速变化中,远未定型。
企业当下如何去把握能把握住的,也就是做到AI Ready?
先看AI的底层原理,深度学习范式的下AI,本质就是在海量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所以企业要用好AI,首先就需要做好数字化,沉淀大量的数字资产,供现在和未来的AI使用。
再看AI在组织中的角色,作为处理信息的节点,连接起各个业务,让流通更顺畅。所以企业要用好AI,还要梳理好自身业务模块,给接入AI留好输入口和输出口。
最后则是组织中的人,从现在开始就要去习要惯使用AI,与AI协作配合。所以企业要用好AI,从现在开始就要将AI融入企业文化。
从这个视角再来看飞书现在的动作,就不难理解其背后的思考和布局了。
在2023秋季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有三个主要发布:
新版飞书7,改造自身,从为人与人协作打造的办公平台,转变成为适合人与人、人与AI、AI与AI协作的办公平台,也是企业想要AI Ready的首选平台。
飞书智能伙伴,给企业中每一个员工提供了专属的智能工作伙伴,开始习惯AI的存在,打磨与AI配合的经验。
飞书智能伙伴创建平台,让企业不仅能享受飞书智能伙伴“开箱即用”的版本,更能基于自身的业务需求通过飞书伙伴创建平台进行专属智能伙伴创建。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第三方大模型支持飞书智能伙伴在自身场景的使用。
就像上一代办公平台都做的第三方插件扩展一样,不过这一次所有接入的系统都能在飞书智能伙伴的加持下获得一定智能特性。
并且“飞书智能伙伴”作为一个开放的 AI 服务框架,企业可根据业务场景自主选择适合的底层大模型。
与其让AI模型公司从零开始做一个新的办公协作平台,不如让在体验设计、用户基础已有深厚积累的平台改造自身,积极适应AI时代的新工作方式,与模型算法公司各自发挥所长。
如果说AI大模型相当于新时代的处理器,它的指令集就是自然语言,接收指令进行智能计算。
那么在其之上就必然需要新的智能操作系统,提供存储、调度、控制、人机交互界面,甚至未来包括多AI协作的中间协议……
飞书在这个时代的新位置就是智能操作系统,打通业务数字化与智能化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最终帮助企业实现AI Ready。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