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节,总能在辽宁盘锦市看到一块巨型“红地毯”,其态如锦、其焰似火,鸥鸟在上空盘旋,风景如画。

这美丽的“红地毯”是由一株株碱蓬草“编织”而成。碱蓬草,学名翅碱蓬,又叫海英菜,是滩涂上最靠近海水的“头排”植物。它虽不起眼,但一丛丛密集相连的碱蓬草,能成为太空看到的自然奇观之一。例如,辽宁省盘锦市西南部辽河入海口处的红海滩湿地廊道全长18公里,被誉为“世界红色海岸线”。

但近年来,由于海岸线改变、土壤和海水盐分上升、气候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红地毯”面积有所减少。裸露的泥滩,像一块块难看的斑秃,迁徙鸟也失去觅食和隐蔽之所。为“退养还湿”,还鸟儿一片栖息之地,盘锦市有关部门积极实施碱蓬草修复工程,通过开展潮沟疏浚、储水扩容、碱蓬草种补植、沙蚕和弹涂鱼增殖放流贯通生物洄游通道等办法,积极修复碱蓬草。目前,景区廊道中的红海滩面积已增加到今年的2.2万亩,5年间扩围10倍以上。

而在全市更大范围,盘锦已恢复退化湿地577公顷,恢复碱蓬草湿地574公顷。人退鸟进,自然生态修复后,盘锦湿地鸟类名录由原来的200余种增加到今年的304种,每年在盘锦迁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鸟超过100万只。黑嘴鸥繁殖种群由早年的1200只增加到今年的11696只,成为国内濒危物种保护成功的典范之一。

在渤海,碱蓬草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修复海岸线的“先锋卫士”。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自身水动力条件较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有限。长期的污染,导致渤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建设辽河油田的时候,为了保护油田设施,附近一些地方的地面被硬化了,造成大凌河河水来回甩动,将淤泥甩到这边,河头滩涂就变成了遍布淤泥的荒滩。

对此,锦州市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大凌河口生态修复项目,一方面拆除了人工养殖设施,建起临时性的堤坝;另一方面清除淤泥,通过从别处运来种植土进行覆盖填充,增加淡水补给等措施改造土壤,再种上碱蓬草等植物,等两三年后碱蓬草等生长稳定了,再拆掉堤坝,恢复自然生长环境。通过栽种碱蓬草等,滩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两三年后,河口滩涂湿地就会形成碱蓬草与海滩相结合、自然过渡的环境状态。湿地环境变好了,鸟类也飞来了。如今,每年栖息于此的留鸟和迁徙经过的候鸟数量达数百万,包括比较珍稀的丹顶鹤、白鹳、天鹅等鸟类,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凌河口的湿地和天空中。

别看碱蓬草小小一株,它的能量可不小,能改良滩涂土壤,引来鸟类栖息,并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期望这片“红地毯”能越开越红,助力湿地修复。

审核专家:屠强 海洋出版社副编审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来源:科普中国-绿色双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