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Notion AI 对话模式展开测试,我终于有机会做了件一直很想做的事:用嘴找笔记。

找笔记一直是个让我头疼的事情, 虽然我已经在很多地方用上了 Tiago Forte 的 PARA 框架,根据的时效性将信息放在不同的位置流动管理,写要长期复用的笔记时,也会为标题选择匹配的风格,但有些笔记就是很难找到。

比如我想临时研究下「教学设计」,相关笔记可能有一些位于已归档的「学习《学会如何学习》MOOC」下,另一些是我日常想到的灵感、位于我的灵感笔记库,还有一些可能在我活跃项目「拆解《Game Builder Garage》教学设计」的目录下。

当我能回忆起来哪些地方有用得上的笔记时还好说,但当我想不起来时就比较头疼了,尤其时间过于久远,或是当时理解不深、但确实有用得上的信息的笔记。

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关于和文档对话这件事,过去几个月中我已经用过了很多种描述,像是与知识库对话、搭建 AI 问答系统、搭建结合 AI 的知识库。我收藏了各种可能有助于我实现这种系统的线索,比如 LangChain、Text Embedding、LlamaIndex,奈何因为中间的知识差一直没有行动。

打破这一现状的,是 Notion 的 AI 对话模式,当我看到 Notion 中文社区负责人 Linmi 分享这一新功能的介绍 ,我意识到,动动嘴就能找笔记,这很可能就是我在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10/7 这天改变了我,我变成了急急国王,恨不得立马能体验上 Notion AI 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inmi 最早关于 Notion AI 对话模式的截图

那之后过了一个月多,终于给我等到了新消息。小红书上偶然刷到一条笔记,看起来 Notion AI 对话模式已经上线了,兴奋的我立马打开了 Notion 翻找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是最早展示 AI 对话模式的小红书笔记

但我等来的是一盆冷水,我发现我的 Notion 还没有这项功能,不管是网页端还是移动端,刷新、更新 app 都没有,我这才意识到,现在可能只是在灰度测试。好在一位好心的朋友帮了我,他的 Notion 账号刚好拿到了测试资格、和我分享了帐号。而且他告诉我可以随便折腾,因为他平时主要拿这个号测试、工作区基本没什么个人笔记。

有了他的保证,我便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试玩。我把我想测试的数据逐一导入他的 Notion 工作区,大概 3500 多个页面。试玩 3 天后,我还是相对满意的:不能说超出我的预期,但确实在我想象的方向上让 Notion 走得更远了,也让我更想把笔记放在 Notion 里了

今天就通过这篇文章,和大家介绍下即将推出的 Notion AI 对话模式,以及高强度试玩后,我的个人体验。

像 ChatGPT 一样对话,但所有笔记都是它的知识库

「这个功能,和 ChatGPT 有啥区别?」谈到这个新出的 AI 对话模式,或许会有人问这个。

根据我这几天的体验,所谓的 Notion AI 对话模式,是提供了一个类似 ChatGPT 的对话窗口,我可以在这里针对我的笔记内容提问

对于我提出的问题,Notion AI 会将我工作区里的所有笔记作为参考,基于相关的笔记回答我的问题并带上参考来源,比如问它:

我在一些笔记中记过自己玩《王国之泪》的体验,能帮我找找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对话中提出问题,Notion AI 就会搜索笔记、生成回答并附上来源

Notion AI 就会开始思考我的问题,搜索我的工作区笔记,找到相关的页面,阅读后根据笔记内容回答我的问题。

个人而言,特别喜欢 AI 对话模式这里的 UX 设计,状态很透明,等待回答的能看见 AI 当前在做什么、感觉进度一直有累积,这个过程可比等待 Notion 加载的过程舒服多了(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成回答前,能看到 AI 会先后经历思考、搜索、阅读的步骤,每一步都能感觉到进度的增加

如果想看原文,我也可以点击参考来源,跳转打开对应的页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回答中的标注或参考来源可以打开页面,得益于前不久增加的预览,也可以悬停预览页面内容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项功能是怎样的,那么哪里能用上?

Notion 内外都可访问

已知 AI 对话模式在 Notion 中有两个入口,一个位于 Notion 界面的右下角,另一个位于搜索窗口的顶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tion 右下角打开 Q&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搜索窗口中打开 Q&A

从这两个地方打开的似乎是同一个对话窗口。目前同一时间只能存在一个会话,并没有看到像 ChatGPT 那样有聊天历史、每个会话单独保存的设计,从这点来看,定位上更像是临时搜索用的,而非长篇聊天用的。

执笔本文之际,我也意外发现还有第 3 种方式唤出这个 AI 对话窗。在桌面端,可以用快捷键 Ctrl/Cmd+Shift+K 直接唤出 Notion 搜索,即便当前并不在 Notion 窗口中也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indows 在 Notion 外唤出搜索窗口

这种外部唤出的方式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这意味着我在桌面端找某条笔记要经历的步骤更少了,将「打开 Notion > 点击界面 > 快捷键唤出搜索」压缩到了一步。不过我目前用的频率还不是很高,可能要用一段时间再观察效果如何。

至此,这项新功能已经介绍得差不多了,在讨论试玩体验之前,最后再来说说定价的事。

虽是新功能,但包含在 Notion AI 订阅内

关于这项功能,我最早好奇的一个问题便是收费怎么算。

在当时的我看来,Notion AI 的定价已经算值了。虽然它看起来和主流的 AI 大差不差,但很好的结合了自家的页面和数据库,既可以在编辑文档的过程中唤出 AI 辅助,也可以在数据库中借 AI 批量处理数据。

以 AI 批量处理数据为例,我最近就给自己的情绪笔记库做了点小改动,加了个自定义的 AI 提取属性,通过编写提示词,让 Notion AI 根据页面内容生成 emoji + 情绪类型,每个情绪瞬间的感觉一目了然、也更有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情绪笔记数据库中加上了 AI 生成的 emoji 和情绪识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页面内容识别情绪、生成 emoji 的提示词

对于我这种 Notion 的重度用户而言,Notion 里存了可能有上千个页面,几乎每天都要在里面记录和处理信息,这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 Notion AI,每月 xx 刀的订阅价格,我觉得已经算是完整的权益了。

而得知即将推出的 AI 对话功能时,我刚好经历了几个用 ChatGPT API 开发的项目,对这类 AI 功能会产生的 API 开销变得更敏感了。我想象了下 AI 对话要处理的数据量,第一反应是:这得额外算钱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 9 月底时,我一个月在 OpenAI API 的开销已经超过了 Plus 的月费

因为这样的想法,看到 Notion 中文社区负责人 Linmi 透露新功能时,我就忍不住问了一波,想知道加上这套功能,Notion AI 是否会涨价,还是说会分离出来一个单独的订阅项。

Linmi 的回答让我放心了不少,他说 AI 对话也算在原本的 10 刀订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inmi 回复表示 Q&A 含在 Notion AI 订阅中

这让我感觉 Notion AI 的订阅更值了,一想到付费方式是这种订阅制而非计量的,我就忍不住自己的探索欲,也有了之后的高强度试玩。

导入上千个页面试玩后的发现

正如开头所说,为了测试 Notion AI 对话模式,我导入了 3500 多个页面,它们包括:

  • 我的即刻动态数据 266 条

  • 游戏 Minecraft 的基岩版开发文档 1200+ 份

  • 我的 Cubox 收藏数据 774 条

  • 《黑神话》科隆展 YouTube 宣传片的评论数据 1184 条

  • 我体验《王国之泪》的游戏笔记 3 条

  • GPTs 即刻搜索结果的数据 97 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00+ Markdown,来自 Minecraft 基岩版开发文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74 条 Cubox 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84 条《黑神话》宣传片的 YouTube 评论

导入这些页面并非毫无缘由,一方面是用来测试的工作区原本就没什么笔记,导致打开窗口也没啥好问的,因而需要导入些我熟悉的内容;另一方面,选择它们,基本都对应着我想验证的某种使用场景:

  • 即刻动态:模糊搜索自己公开分享的内容

  • Minecraft 开发文档:和特定领域的文档库对话

  • Cubox 收藏:模糊搜索自己收藏的内容、辅助主题阅读

  • 《黑神话》宣传片评论:在定性研究中辅助探索性分析

  • 游戏笔记:为命题创作找笔记素材

  • 即刻搜索结果:和数据对话

经过这些场景的测试,我发现 Notion Q&A 有时表现不错,有时却不达预期。

当我的搜索更偏探索性、能接受「在整个 Notion 工作区模糊查找」时,Notion Q&A 的表现还不错,比如:

  • 和特定领域的文档库对话:针对导入的 Minecraft 开发文档,我代入了一个开发新手的视角提问,能帮我找到相关的文档,这是在网页端找文档无法获取的体验(可能因为我的测试环境中没有其他 Minecraft 开发的笔记,搜索得还算精准)

  • 模糊搜索自己的收藏:对于我在 Cubox 收藏的上百篇内容,我询问了有哪些关于 GPTs 的讨论,Q&A 给我找到的 6 个搜索结果,而且都是 Cubox 收藏里的(这点倒挺意外的,可能因为 Cubox 在我的数据里太独特了,只能指向一个范围)

  • 为命题创作找笔记素材:我假设自己准备写一篇关于应对创作焦虑的文章,问 Notion Q&A 有哪些可参考的笔记,它就帮我找到了我曾经发过的动态、写过的草稿、直播用的讲稿,里面都有讨论过相关的内容。进一步的,我也可以让它帮我提练出关键的做法,省去我逐篇阅读的时间(因为后续我也拿到了 Q&A 的测试,这个场景是在我自己的工作区测试的,所以能访问到更多的笔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 MC 开发文档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 Cubox 收藏内容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的笔记中找创作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到页面后,也可以让 Notion AI 提取其中的内容

但如果我的搜索期望是「在某个精准的范围内模糊搜索」,比如在一个页面/数据库的所有子集页面与数据库搜索,Q&A 的表现就有点不尽人意了,比如:

  • 模糊搜索自己公开分享的内容:我有个数据库,专用于自动收录我在即刻发过的动态(搭建教程见 ),但当我向 Q&A 提问,让它帮忙找指定主题的即刻动态时,它有时也会找到一些指定范围外的

  • 在定性研究中辅助探索性分析:考虑到 Q&A 的模糊搜索能力,我尝试了让它搜索《黑神话》宣传片的评论,看有哪些提及了宣传片制作上的问题。但结果和上一条类似,即便我有一个收录了上千条评论的数据库,AI 的搜索范围依然是整个工作区,混入了一些我关于《黑神话》宣传片制作问题的公开分享

  • 和数据对话:这个场景其实和前面的几个也有重合,我用即刻上搜「GPTs」的搜索结果测试了下,根据发布时间和活跃度提问,但给的回答依然不尽人意。这方面表现还是 GPT-4 更好一些,直接上传数据文件,就可以调用代码解释器读取,之后随意和数据对话,统计的结果也比较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测试环境找指定主题的即刻动态,结果找到的有一条是动态草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黑神话》宣传片评论中提及宣传片制作的,结果找到即刻动态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数据库里还有上百条相关评论,都打上了宣传片制作的标签,却一条也没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动态数据问最活跃的是谁,Notion AI 表示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最早发消息的是谁,找对了,但没完全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的确实是罗锴,但发的动态不是 GPTs 这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动态数据,ChatGPT 4 就表现很好,当场能给出正确答案

讲完了 Q&A 在不同场景下的试用结果,下面来说说我整体发现的优缺点。

整体感觉还不错的地方

经过几天的试玩,我发现了 AI 对话模式的这些亮点:

  1. 模糊搜索表现尚可

  2. 自用 AI 问答系统的门槛更低了

  3. 一次没找对,可以明确要求再试试

模糊搜索表现尚可

首先是模糊搜索,基本和我设想的一样,能通过模糊的语义找笔记,比如提问「我有哪些笔记讨论过自动化工具?」,AI 就能找到涉及这些主题的笔记,而不是像默认搜索那样一定要精确匹配关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 可以更方便的基于语义搜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认的搜索用的是关键词匹配,有时并不能找到我想要的笔记

自用 AI 问答系统的门槛更低了

因为模糊搜索笔记成为了可能,在我看来,搭建一套自用的 AI 问答系统也变得更容易了。

我不再需要研究 AI 连接知识库相关的技术,只要把笔记存入 Notion,就可以通过 AI 对话来找笔记、或是就笔记里的信息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外部导入文档或是在 Notion 里维护文档,就可以借助 Q&A 提问了

一次没找对,可以明确要求再试试

AI 也会犯错,即便我觉得自己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明白了,有时 AI 也没按照我想的路子去找笔记,导致给出的回答也是歪的。

但好在 Notion AI 还是知错能改的,如果找的不对,我还可以提出新的要求让它再试试、把 AI 引向正确的搜索方向上,比如在搜索要求中带入更多独特的主题描述、指定日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歪了,还可以尝试修正方向

除了这些,对比热度正在攀升的 GPTs,我发现 Notion AI 对话模式也有一些优势。

对比 GPTs 的优势

在我兴奋试玩 Notion AI 对话模式的这段时间,刚好 OpenAI 的 GPTs 也出了。

原本我并没有太关注这件事,因为对追赶 AI 热点的兴趣不是很强,直到少数派会员社区的一条评论改变了我的想法。

之前 Dify 可以连接 Notion 页面,做个人知识库。现在 GPTs 应该也能通过 fuction call 访问 Notion 页面?感觉这个功能略有点尴尬啊。

这条评论说的是 Notion AI 对话模式,那时我刚准备起草这篇文章,但不确定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点,于是在社区发了帖征集意见。

评论里的 GPTs 让我很在意,我很快意识到,这是最近几天被我错过了的一个概念,而「感觉这个功能略有点尴尬」的评价,更让我相信我最好在动笔前也体验下 GPTs,以防过于关注单个产品而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

经过搭建 GPTs、与 GPTs 对话后,我不得不承认,OpenAI 的 ChatGPT plus 和 GPTs 超出了我的预期。随着对话任务的不同,OpenAI 家的 GPT 可以在浏览网页、文生图、编写执行代码间无缝切换,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也可以根据我的对话临场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用户的要求,ChatGPT 4 可以灵活调用多种能力,比如这里的访问网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这里的文生图

GPTs 同样支持连接知识库, 甚至比 Notion AI 更强大,因为像上面提到的 GPT-4 的浏览网页、写代码并执行的功能都被 GPTs 继承了下来。

不过进一步对比后,我发现Notion AI 在这些方面表现更好

  • 没有严格的使用频率限制

  • 知识库文件更新省事

  • 费用便宜、付费坑少

  • 隐私保护更好

  • 国内访问更安心

没有严格的使用频率限制

首先来聊聊使用频率限制,GPT-4 有着每 3 小时 50 条消息的限制,原本我并不知道这还有限制,但玩 GPTs 上头、用完了次数才发现。

我大概能理解 GPT-4 为什么有这样的限制,考虑到它的十八般武艺、更「聪明」的对话表现,对算力的要求更高也是理所当然。

但从用户的视角来说,我还是很难接受每 3 小时 50 条消息的限制。原本健谈的助手突然沉默,自己啥也不能做,只能干等着,可太难受了。

而测试 Notion AI 期间,我并没有发现这么严格的频率限制,我用同一句提问找笔记,每当 Notion AI 开始逐字输出回答时重置、再次提问,这样测试了 55 次都还没有遇到 GPT-4 那样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A 回答了 55 次,还没触发任何限制

知识库文件更新省事

GPTs 可以将用户上传的文件作为知识库,但如果知识库需要经常更新,GPTs 这种基于文件上传的方式就不太方便了。对于 Notion Q&A,只要用户更新了工作区的笔记,一段时间后知识库也会自动更新(根据 官方文档 ,这个时间大约是 1 小时)

我理解 GPTs 要自动更新知识库也可以,比如通过访问网页、调用 API 实现,但做这些也并非完全毫无门槛,用户依然要具备网页请求、API 调用相关的技术知识才行。

费用便宜、付费坑少

截止我写这篇文章的时间,ChatGPT plus 费用是 20 刀/月,Notion AI 订阅则是 10 刀/月。

ChatGPT 我使用频率还没到每日必用,为了订阅和访问的畅通也需要更多额外付费(懂的都懂)。

而就 Notion 来说,我几乎每天都会用,10 刀每月我还算能接受,想要付费订阅用双币信用卡也足以解决。

隐私保护更好

前面说过,GPTs 搭建时可以上传文件作为知识库,但这方面曾曝出过 文件泄漏的漏洞 ,用户通过聊天就可以下载到创建者上传的知识库文件。

原本大家很兴奋,拿出看家珍藏的内容搭建 GPTs、想靠积累的知识打造更聪明的 AI 助手,但这种漏洞导致别人可以轻松套走知识库文件、复刻一个同款 GPTs,这也使得基于 GPTs 提供付费服务变得不太靠谱了。

而 Notion Q&A 只能访问用户有权限的页面,除非账号多人共用或页面权限设置有误,不太可能出现「自己的笔记意外被公开」的问题。考虑到 GPTs 已经出过一次文件泄漏的问题,如果要用个人笔记作为知识库,短期而言我还是会优先考虑 Notion。

国内访问更安心

最后,在访问的稳定性上,Notion Q&A 也要比 GPTs 好,我的感受是不至于每次使用都提心吊胆的(当然如果在某宝买 Notion 号、AI 额度的除外)。

老实说,我用 ChatGPT 的每一次都得万分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号就没了,每次给 API 账号续费也担心触发风控付不了款,我想这可能是国内大部分 ChatGPT 用户都不得不的现状,之前也听过一个很形象的描述,说现在玩 ChatGPT 就像是在火山口搭房子。

还不够好的地方

作为一个还处在 Beta 期的功能,Notion Q&A 在试玩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

  • 笔记进入的知识库进度不可知

  • 不能精确指定搜索范围

  • 涉及数据库属性的回答表现不太好

  • 无法分清个人笔记与资料

笔记进入知识库的进度不可知

前面我曾经提过,工作区中的笔记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被 Notion Q&A 参考到。

根据 官方文档 这一时间大概在 1 小时左右,因而试玩期间我也以此为参考设置了倒计时,导入数据后,等至少 1 小时再针对导入的数据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文档中提到,笔记大约要 1 小时多才能被 Q&A 引用

多数情况下,这个时间都足以让新数据加载到 Q&A,但有时也会发现数据还没加载进去,这时就很想知道,新导入的内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用于 AI 问答。

但 Notion 目前并没有提供这方面的进度提示,如果是以用户自己新写的笔记还可以理解,毕竟 1 小时左右的信息还能记住很多,但如果是从外部导入的文档就很不好了,这种情况下还是希望能有个地方看到页面载入 Q&A 的进度。

不能精确指定搜索范围

虽然 Q&A 在整个工作区模糊搜索笔记很方便,但这种固定全局搜索的设计,有时也会变得很不便。

我自认为是一个 Notion 数据库的重度用户,我的很多自动化,都会将 Notion 的数据库作为数据中心,因为可以通过 API 方便的在线访问;做研究涉及到数据收集时,也会优先考虑将数据放在 Notion 里,方便多人协作或是配合其他自动化批量处理;更何况我平时用的收藏软件 Cubox,也会将我最新的收藏内容同步到 Notion。

在这种背景下,我可以说自己有很多内容是存在 Notion 数据库中的,不同数据库在用途上也有区分。因而想找某一类信息时,如果我的 Notion 架构中有对应的数据库,我会明确知道应该去那个数据库找。

但找笔记的换成 Q&A 时,它就没这么智能了,即便我指定让它去一个数据库找,它也不一定能稳定找到。比如我让它帮我找《王国之泪》相关的笔记,直接找是找不到的,指定一个「即刻动态」的范围,又能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 Notion AI 帮我找《王国之泪》的笔记,一开始找不到,指定范围又能找到了

看到这个表现,原本我是挺开心的,但当我继续尝试指定范围找笔记,就发现这种方法并不稳定。Q&A 理解的范围,更像是一种模糊指定的关联范围,因为我用同样的问法,Q&A 后面又会找歪掉,把我收藏的文章错当成我的即刻动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otion AI 把我收藏的文章当成了我的笔记

个人觉得,指定范围还是挺需要的。毕竟对稍重度一点的 Notion 用户来说,工作区里应该都混合了不少数据库和页面。如果 Q&A 能支持指定在指定页面/数据库的子集范围查找,也能借人为引导更好的帮用户找到想要的笔记,实现 AI 和人的能力互补。

涉及数据库属性的回答表现不太好

Q&A 也能搜到数据库页面的正文和属性,但针对属性的回答并不是很稳定,而且如果文本在数据库属性里,进入 Q&A 知识库的时间似乎也要更久

以我的即刻动态数据为例,我让 Notion AI 帮我找 11 月发布的即刻动态中点赞最高的 5 条,找到的笔记确实是我的即刻动态、点赞数据也正确提取出来了,但时间范围对不上,点赞数也不是最高的 5 条(当然我知道,这种搜索最好还是直接在数据库里筛选,这里只是为了测试 Q&A 能做到什么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到的笔记确实是即刻动态,点赞数据也正确提取了,但时间对不上,点赞数也不是最高的 5 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我尝试用 ChatGPT 提示词的技巧优化,给搜索的属性套上了花括号,这下日期确实找准了,但这 5 条依然不是点赞最高的,而且第 5 条还找歪了、找到我的机核动态数据库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再给点赞也套上符号,这下找的又歪了,第 1 条不是 11 月的,第 2 条找到机核动态去了,第 3 条是这篇文章的草稿,第 4 条点赞不是 top5,第 5 条时间错了而且点赞也不是 top5,整得我也无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导入这些数据测试时,我也像导入其他数据那样、设置了一小时的倒计时用作提醒,但即便过了一个小时,针对这批数据提问,Q&A 的回答也无法找到这些页面

另一个例子是我针对 GPTs 的即刻搜索结果提问,只有 97 个页面,导入后过一个小时也还没被 Q&A 收录到,但第二天又能搜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天,导入数据后过了一小时还没被 Q&A 收录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又正常了

考虑到这些动态的正文都是作为属性储存的,而之前测试的场景下检索的内容大多在页面正文,我能想到的推测,是 Q&A 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处理好页面属性的数据。

无法分清个人笔记与资料

最后一个问题,在于Q&A 无法很好的区分哪些是我自己写的笔记、哪些又是我收藏的内容

当我指定一个主题让 Q&A 搜索时,我有时更希望它能在我自己的笔记里找,但它常常把我收藏的内容也算进来了。

比如假设我要写一篇有关《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的文章,我让 Q&A 找我的笔记中关于《王国之泪》的,它找到的结果基本都是我收藏的内容,像是讲王泪预告片制作的 newsletter、谈新手引导设计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而我自己写的游戏笔记却没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游戏笔记中就有 3 条相关的,而且游戏名写在标题里,但 Notion AI 就是找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方面,我暂时也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但如果官方后续能实现「精确指定范围搜索」,这个问题的影响也就没那么大了。

我能想到的使用建议

讲了这么多,如果你对使用 Q&A 有兴趣,最后分享下我能想到的使用建议:

  1. 不需要精确范围搜索时用 Q&A,如果对笔记可能在哪个位置心里有数,但同一位置下的笔记有很多,考虑用 Notion 基础的搜索筛选页面/数据库范围,或借助数据库的筛选和搜索功能找

  2. 写好个人笔记的标题,好的标题应当能概括笔记的主要内容,个人理解中,清晰且独特的标题,既有助于 Q&A 的搜索,在被引用时也能帮自己快速会想起里面的内容

  3. 如果想收藏内容能被搜到,尽量带上正文或摘要,这些额外的信息应该有助于 Q&A 在未来通过关联性发现笔记

  4. 复用写提示词的各种技巧,经过这么多天 Q&A 的试玩,我发现不少写提示词的技巧也能迁移,你可以根据自己找笔记的实际需求尝试看看

  5. 一次找不到就再试试,Q&A 的答案生成似乎有随机性,而我们的搜索也不一定一发就入魂,如果一次没找到,可以试试再次提问、或是补充更多要求

至此,便是我试玩 Notion Q&A 的分享,希望读完本文后,你能对这项新功能有更好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你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笔记和知识。

https://sspai.com/post/84597?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MrCoffeeTalker

责编:克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