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饮酒习俗

林 浩

青川人历来喜人客,善饮酒,饮酒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日本爱媛大学教育学部间濑收芳所著《四川省青川战国墓的研究》中记载:青川战国墓葬群出土漆器177件,其中酒食器耳杯86件,推定青川战国墓葬群埋葬年代是公元前278年以后。由此不难看出,青川人至少在2300年以前就有饮酒的习俗,从所出土酒食器耳杯几乎占到了所有漆器一半的数量来看,战国时候青川饮酒风气较盛。由于青川处在南北交界的地方,饮酒的人既有北方人的豪放性情,又不缺少南方人饮酒作诗的雅兴,酒文化十分丰富。

迎客酒。过去,客人上门,青川有端上一碗酒迎客的习俗,与现在的见面就“找烟”“敬茶”类同。青川迎客所用之酒,在各地有不同。如沙州、木鱼(上马、板桥)、骑马、观音、姚渡、营盘等地,用黄酒迎客的习俗甚浓。房石、三锅、青溪、凉水、关庄等地,一碗鸡蛋醪糟成了应急待客的佳品。也有极少数的地方,客人一进门就递上一杯“寡白酒”表示欢迎。在一些隆重场合,还有更热情的迎客酒,要“唱十二杯酒”,敬酒人唱一曲,客人喝一杯,一直喝够十二杯酒,所用之酒多是黄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雪朝 摄

宴席酒。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小孩满月,学生升学,拜师、祝寿、过生、乔迁之喜时,青川都有办宴席的习惯,被当地人称之为“办酒席”。办酒席一直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因此,席间必备酒和喝酒。在众多酒席中,尤以婚嫁酒席最为隆重。青川人称参加宴席为“吃酒”,在正酒前后,农村吃酒要持续两三天。尤其在青溪、三锅、沙州一带甚是隆重。婚嫁酒席上的饮酒一般以各桌自斟自饮为主,不劝酒。但单位接待和居家待客饮酒,有陪酒和敬酒的习惯。陪酒很讲究,有重要客人参加酒席时,东道主或是请本地德高望重的乡邻,或是请朋友中有地位的好友,或是请亲戚中有名望的至亲到场陪酒。

开杯酒。在说“开杯酒”之前,得先说一下起酒和酒席坐位。过去,青川吃饭饮酒多用“八仙桌”,坐位置遵从“上下为尊”。如今,怎样坐位置不太讲究,但是方桌的上把位和圆桌正对着大门的那几个座位,一般人是不能轻意入坐的,要留给主人、长者,或者是最尊贵的客人。喝酒之前,要先倒酒。青川人称倒酒为“起酒”,称起酒的人为“酒司令”。为了避免在起酒时扯筋,人人要以酒司令为大,酒司令说的话大家一般都得听从。过去,饮酒要严守“上下不起酒,左右不开杯”的老规矩。一般由坐在右首的东道主起酒,起酒有“茶七酒八”的约定俗成,茶倒七分满,酒倒八分满。酒起好之后,由坐在上席的人发话开杯饮酒,自始到终多是一起端杯一起坐着饮酒。在较为重要的场合,饮酒要先统一、后单独。第一杯酒起好之后,或是东道主提议,或是德高望重的人说话,在座之人一起端杯响应。在统一举杯时,青川有起立站着敬酒和喝酒的习惯,但现在很多时候都是一起坐着喝的。第一杯酒称为“开席(杯)酒”,一杯酒下肚之后,东道主会热情的招呼客人吃菜,客人便可以动筷子夹菜。统一酒要连举三杯,常言道“君子三杯通大道、小人三杯出狂言”,故一个人“酒品”的好坏,过去要用三杯酒来分验,现在一直坚持“来者都是客”的待客之道。

打圈酒。三杯提议酒结束之后,便可以进入单独敬酒环节,青川人称之为“打圈”。“打圈”也有一个喝法,坐在同一个酒桌上的人,按照“来而不往非礼也”和尊重每一个人的礼仪,每个人都要提壶给在座的人一人敬一杯酒,决不能漏掉一人,这就是“打圈”的由来。“打圈”从哪个人开始,也是有讲究的。在家宴上,“打圈”从东道主开始提壶,沿着顺时针方向轮流转,被称之为“右手端左转弯”。但同一桌子在交叉敬酒时,有时候也可以按逆时针方向一致致来,被称之为“左手端右转弯”。在单位接待场合,一般要按照领导的职位,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敬酒。敬酒时,敬酒人一手执壶,一手端杯,走到被敬酒人身边,先给被敬酒人的杯中起满酒,再给自己的杯子中起酒,说上几句敬酒的话,或者直截了当的说“我们吃一杯”,然后一起碰杯干杯。青川有“面酒”的习惯,待被敬酒的人喝光杯中酒后,敬酒人要立即为其起满酒。“圈”打完之后,有酒量的人还可以自由发挥,青川人称之为“点花窝子”“散打”。喝酒对象和杯数由提壶人自定。在2000年左右,青川出现了一种新的敬酒法,被称之为喝“小钢炮”,这一般是在一桌人酒意甚浓达到高潮时才有这种喝法,一层意思一小杯白酒,几层意思的白酒一起到入分酒器中,敬酒人和被敬酒人碰杯后一饮而尽。

碰杯酒。青川一直有碰杯饮酒的习俗,碰杯时,敬酒人的酒杯口要略低于被敬酒人的酒杯口。现在和过去的碰杯意义已大不相同。过去碰杯,一则是为了防止下毒,碰杯时自己杯中的酒可以洒到对方酒杯里,如果有毒可以与下毒人同归于尽;二则通过碰杯,将酒洒在桌子上可吓退潜伏进来的鬼怪。而现在碰杯,则多有友好祝福之意。碰杯在不同的场合,其方式有所不同。前三杯提议酒,很多时候是一桌人高高举起酒杯,一齐象征性的向席桌中央伸一伸手臂,同时应着提议人的一声“干”的吆喝,不约而同的在口中叫一声“干”,就算碰了杯。如今还有一种新的“碰杯”方式,在提议人一声吆喝下,一桌人一齐将酒杯底在桌面上“磕”一下,就算碰了杯,这种在桌面上“磕”杯被称之为“通电”。

新式酒。啤酒刚一出来就被青川人接受,还喝出了新花样,上世纪90年代青川人“发明”了喝醪糟热啤酒。冬天里一次开上五六瓶啤酒一起倒入茶壶中,加上枸杞、大枣、冰糖熬开,然后倒入玻璃杯,放至微凉时即可饮用,其味微甜、爽口。青川喝白酒也不缺少新意,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熬制白酒的方法上。青川不少的地方在冬天里有喝烧(热)酒的习惯,熬制白酒用的是散装白酒,在煨酒时或加白糖、红糖、冰糖、橘皮、花椒、大枣、枸杞等,不尽相同。烧酒不仅可去除酒中杂质和甲醇,为酒增色,喝起来更加绵甜可口,不伤脾胃,可增加身体热量,能够起到保健作用。因此,在冬天里居家待客、单位接待,酒桌上总少不了一壶烧酒。过去煨酒的器具多是能装二三两到一两斤重的土罐,煨酒时用玉米芯骨将罐口塞住,以防罐中酒燃烧和酒气蒸发,现在煨酒多用小铝壶。上世纪90年代青川还煨制出了一种叫“竹叶青”的烧酒,酒体如翠绿的竹叶。其作法就是在熬白酒时加入豌豆尖和冰糖,待酒熬开后捞出豌豆尖的残渣即可饮用。过去青川还有饮酒娱乐的习俗,划拳、掷骰子、敲棒棒等娱乐饮酒习俗多见于家宴中,但现在很少见到了。

本土佳酿。浓厚的饮酒习俗,催生了青川制酒业的兴旺发达。解放前,民间多以玉米为原料,用小缸小甑酿造浓香型白酒,一般浓度在30度左右。解放后的前几年,白酒大多自酿自饮,成为逢年过节互赠之物,逢场天街边巷尾,有卖“罐罐酒”的。1952年初,国家禁止私酿白酒,一些集体“合营酒作坊”应运而生。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酒的生产企业先后被国营酒厂和乡镇企业所垄断。青川过去酿酒技术较高,先后成功酿出了“月潭大曲酒”,高、低度阴平大曲和二曲、古道春、玉竹青,现在的“茶坝白酒”仍然畅销周边地区。

青川的健身酒更是独树一帜,品种多样。1985年青川国营酒厂推出了猕猴桃酒、果露酒、猕猴桃小香槟、巧克力香槟,青川县原白河乡农民左凤碧等人联办了饮料厂,用天麻、首乌等药材制成天麻健身酒、天麻香槟、首乌长寿香槟、首乌健美酒等,青川县白龙江开发公司在三锅乡民兴村创办了刺梨饮料厂,开发出了刺梨酒。1994年青川县酒厂首次成功配制荞麦健身酒,在青川首届“熊猫山珍节”展销时受到好评,之后的麦苓子酒、蜂糖养生酒被端上了餐桌,唐家河的蜂糖酒曾经名噪一时。

如今,青川的饮酒习俗正处在一个由繁到简的变革时期,各个场合的饮酒更加崇尚健康,饮酒习俗更加文明,但对客人的置酒待客的热情依然浓厚。

(来源:青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