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脑负责理性思考,右脑负责创造力。”很多人曾经、甚至现在依然对类似这样的说法信以为真。这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对大脑的研究往往会把大脑划分出几个区域,分别研究单个脑区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在,许多神经科学家指出,是时候以新的方式来提升我们对大脑运行原理的认识了:大脑的各种功能,关键不在于某一个脑区,而是来自于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为什么大脑如此不凡

人类大脑重约1.5公斤,约为大象大脑的1/3,抹香鲸大脑的1/5。但大脑的大小并不足以解释人类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智力,例如,卷尾猴的脑体比大猩猩更大,但普遍认为大猩猩比它们更聪明。比起大脑的大小,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可能是大脑的处理单元——神经元的数量。

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的苏珊娜•埃尔库拉诺(Suzana Herculano-Houzel)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多达860亿个。复杂的大脑结构让人类可以有更多的复杂行为,大脑皮层的存在让我们可以以更多的灵活性去做自己想要做的其他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大脑认知的六大误区

人类大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先进和复杂的器官,虽然数百年来人们试图研究和揭开人脑之谜,但我们对它的了解仍然有限。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大脑的认知仍存在种种误区。BBC在这里为你梳理有关对人脑认知所存在的六大迷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迷思之一:人类只使用10%的大脑

一直以来,人们相信这样的说法: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言外之意是,人脑仍有90%的巨大潜力等待开发。但如果用MRI扫描一下人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推翻这一理论。科学家已经证明,我们绝不只仅使用10%的大脑容量,就连说话这样最简单的任务都需要使用10%以上的大脑。所以,那种觉得或许人类可能训练神经胶质细胞并令其发挥像神经元一样功能的想法完全是幻想。

迷思之二:睡梦中可以学习语言

如果你幻想着在睡梦中就可以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恐怕是痴人说梦。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1956年查理·西蒙(Charles Simon)和威廉·埃蒙斯(William Emmons)曾作过一项有关试验,但这一试验一直存有争议,后来也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来支持这一理论,即可以在睡梦中学习语言。但这一说法可能就此形成。

2014年, 托马斯·施赖纳(Thomas Schreiner)和比约恩·拉什(Bjorn Rasch)两人做了另外一项试验。他们让一些人在慢波睡眠以及主动和被动清醒时听荷兰语词汇。在随后的外语课堂中显示,这些人记忆这些单词的能力略微有所改进,仅此而已。它并不能让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迷思之三:听莫扎特音乐可以改善儿童智力

这种所谓莫扎特效应是从1991年美国加州大学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演变而来的。该论文详细记述了对36名学生的研究。在让他们进行一项任务之前,先听10分钟的莫扎特音乐,结果显示这组人在随后的智能技能测试中表现更好。其实,该试验的规模非常小,而且没有任何儿童参加。却由此应运而生了一大批产品,向有孩子的父母宣传音乐如何能增加孩子的智商。2010年,综合多项研究的一次大规模分析显示,听音乐对大脑分析图形能力可能有短期的影响,但没有证据支持对长期智商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迷思之四:左脑型还是右脑型?

无论你觉得自己是左脑逻辑型的还是右脑直觉型,恐怕你都要失望了,因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个迷思。当然,大脑的确有一些分工,比如,语言主要是由左侧大脑来控制。但是,语言交流、重音及音调又是由大脑右侧来控制。因此,即使简单的对话也需要调动大脑左右两边的功能来共同协调。

美国犹他大学做了一项试验。他们让1000多名试验者做一些小事情,同时对他们左右大脑的7266不同区域进行扫描,但是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证据显示参与者到底是左脑还是右脑为主导。作为人类,我们倾向于把事物或人分门别类,以帮助我们组织和理解未知事物。正是这种人类特性可能是让这种迷思根深蒂固,如此流行的原因。

迷思之五:酒精杀死脑细胞

醉酒可以使大量脑细胞死亡,你对这种说法可能并不陌生吧。但好消息是这种看法并非真实。延森(Grethe Jensen)在1993年的一项研究中,比较了不喝酒的人和酗酒者的神经元标本发现,二者无论在脑细胞数量和密度方面都没有什么显著区别。

但是,研究发现虽然酒精没有杀死脑细胞,但它却可能会对脑细胞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改变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细胞之间的交流方式。随后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即使适量的酒精也会改变成年海马中新神经元的生成,从而对学习和记忆产生影响。所以,了解了真相之后,喝不喝酒,喝多少你心里应该有谱了吧。

迷思之六:脑损伤永远是永久性的

我们经常听人说,脑损伤是永久性的。但大脑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总是这样。大脑受伤后有愈合的可能,当然,这要取决于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等。比如,脑震荡可能会给大脑功能带来暂时性干扰,但如果没有随后的头部外伤,大脑可以完全康复。

大脑甚至还可以从更严重的创伤中恢复过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神经可塑性”。这一过程指的是大脑在经历像中风这样严重的创伤后,重组功能的能力。

03学习与学龄期的脑

从学习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了解哪些脑知识?请大家考虑以下建议:

●孩子的脑处于持续的发育和变化中,并非保持不变。因此,“与生俱来的脑”一类的说法具有误导性。

●挑战有助于脑的发育,但是脑需要时间去学习新事物,需要练习和重复,然后回顾和再次练习(复习)。

●恐慌以及认为自己不能学习或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会影响脑的反应模式。

●随着孩子的成长,大脑能完成更复杂的学习。

●为了学习和记忆,脑需要完成的一些任务发生在高质量的睡眠中。

●大脑一次只能专注于一项困难的智力任务。

●关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新型脑成像技术如何为其提供帮助这两个问题,我们持续不断地有新的发现,也在不断提出新的可能。

●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它对身体的其他部分做出反应,同时也对身体的其他部分发出指令。

04发育与学龄期的脑

换个角度从个体发育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了解哪些脑知识?

1.让孩子了解脑是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脑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让孩子知道精心呵护大脑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但同时脑也会对他们所有其他方面的发育和变化起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鼓励年幼儿童把脑看作自我整体概念的一部分:对年幼儿童来说,知道他们的脑特别适合学习可能是有帮助的,部分原因是他们有太多感兴趣和要学习的东西。那是因为,为这种学习提供支持的是健康的大脑所产生的过多的神经元和联结,这些神经元和联结最终将被削减和重组。

05哈佛医学博士从脑科学角度分享

8个方法帮助孩子大脑发育

童年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如何好好教导孩子,让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每位父母都想养出一个健康又快乐的孩子,于是,美国哈佛医学博士从脑科学角度,提出8件有助于孩子大脑发育的事:

1.当孩子哭闹时,给他们一个拥抱

别哭!好好讲!这完全是错误的示范。3岁以前的孩子,他们还未习得用语言来表达想法的能力。这时,家长拍拍背、拥抱和表示理解等方式,能够与孩子产生情感连结,陪伴孩子共度情绪的波澜,等孩子冷静下来,再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2.重复诵读的力量

孩子:我….把玩具…弄丢了…家长重复诵读你把玩具弄丢了呀…可以透过大人复诵的方式,让孩子听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事件导致这样的情绪反应,更能了解自己。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给孩子的情绪一个标签或是一个名字(如:当孩子伤心时,大人就说是蓝色小猫吗?)可以有效疏通孩子的情绪通路,把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

3.不跟恐怖分子谈判

孩子发脾气了,开始把桌上的东西扫到地上?家长这时要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不高兴,但是我不喜欢你现在的做法。如果你继续发脾气,我也不会答应你,而且之前说好的游乐园也取消,因为你让我觉得你不能控制你自己。"孩子的上层大脑也就是额叶的位置,是掌管思考、计划和决策的部位,家长预先告诉孩子他现在胡闹行为的后果,让他去思考要不要继续发脾气,哪一种选择对他最有利?整体运作良好的大脑还可以自己调节情绪,下层大脑中的杏仁核,就是负责掌管情绪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多用疑问句,少用祈使句,多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

今天要去露营,你今天想穿蓝色还是黄色的裙子?周末的野餐和电影冲突了,你打算怎么办?多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直接命令。让孩子去思考每个选择的后果,可以训练大脑,大人也别引导,也别干预,尽管你知道孩子做的选择不是那么好,请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孩子选出最完美的选择。

5.多微笑、多运动

试着保持微笑一分钟,你会感到更快乐。

做个缓慢、深沉的呼吸,你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研究发现:身体的动作会直接影响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分泌,当我们改变身体的状态,情绪也会得到改变。心理学中有一个脸部回馈假说认为微笑的脸部表情可以带动开心的情绪。

6.解决孩子不安的记忆

大脑会记住我们做过的每件事,并将这些事情进行分类,哪些事是属于快乐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属于令人不安的事。找到孩子感到不安的事情,在孩子睡前或吃饭后等放松的状态下,给孩子提供相对应的建议和帮助,能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不安感,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用“感到”来形容情绪

从我是孤单的变成我感到孤单。

情绪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受,难过的时候连平常觉得好吃的东西都觉得不好吃了,开心的时候连看到美丽的天空都开心,这是大脑带给我们的体验,会随着我们的注意力而有所不同。

用感到来形容情绪,表示这个情绪是短暂的,不让负面情绪霸占大脑,用思维控制我们的生活,才能做情绪的主人,情绪只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特质。

8.保留愉快的亲子时光

当我们在锻炼孩子大脑的各方面发展时,别忘了孩子的社会功能也很重要,帮助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让孩子多与其他孩子玩乐、全家人一起听音乐、看电影,即便大人没什么感觉,对小孩而言都是有趣且愉快的。

亲子互动可以增加小孩的自信心,给予孩子去与人社交的安全感,当孩子越享受与父母一起的时光,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就会越健康、越正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可以抓住儿童成长黄金期,借助智能工具帮孩子做学能提升,例如通过VR学能提升训练仪增加大脑神经元突触的活跃性,重塑认知神经网络,从而提升认知功能和学习能力。帮助孩子内在驱动兴趣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并建立自信,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