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当地时间11月29日,亨利·基辛格以100岁嵩寿逝世。

中国人对基辛格一向尊重、礼遇有加,亲切称呼这位一生来过中国100多次的老人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最懂中国的美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原因是基辛格在1971年,中美两国邦交非正常化下,进行了两次秘密访华,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做好了铺垫,从而促成结束了两国长达23年的敌对关系。

基辛格在中国、美国人民中享受尊重,也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绝大多数人民是倾向于两国关系友好的。

其实,基辛格并不是一个“纯”美国人。他是一名德籍犹太人,1938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越洋去了美国,并加入美国军队,去欧洲战场对德作战。战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的学位。

本文,拾星船并不想详述基辛格的平生,做一列传。而是想专注介绍基辛格在外交战略上的现实主义主张,以引起我们对国际关系的认知与思考。

历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国务卿,以及卸任后成为大学教授的基辛格,他的外交战略具有明显现实主义色彩,并可归于“现实政治”之类。

现实政治是由19世纪后期,对统一德国做出厥功至伟贡献的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提出,即政治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内政、外交的最高考量,不应受到感情、道德、伦理观、理想化、意识形态的左右。

当然,不同于俾斯麦为了德国利益而不惜频繁发动战争。基辛格的外交战略、战术倾向于以有限度的妥协,分化对手、拉拢对手的对手、广交朋友,从而为美国换取更长久的利益。

尼克松访华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当时所处的国际大背景,是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抗。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意识形态一致,一开始两国外交关系良好。但是六十年代中苏交恶,我国与苏联发生了军事冲突。美国看到了这一点,决定拉拢中国共同对抗苏联。

尼克松和基辛格一样,给中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尼克松是一个著名的反共份子,尼克松访华事件为美国政治界留下一句谚语:Nixon goes to China(尼克松去中国)。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只有拥有巨大政治资本的人,才能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即:只有尼克松这样人尽皆知的反共分子,才敢去中国,而不用惧怕国内反对派借题发挥的政治攻击。

这说明,基辛格的外交战略对尼克松的执政影响甚大。让一个坚定的反共分子总统,为了美国利益,主动寻求机会,最终踏入了23年未向美国人敞开的中国大地。

当然,当时中国和美国邦交正常化,也符合中国的现实利益。如前文所说的,1969年中国对苏联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并号称要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精准的核打击。

基辛格现实主义色彩的外交和一百年前的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色彩(主张民主、正义、人权、和平)完全不同。这两种策略,在美国国内皆有很多信奉者,所以近几十年来,美国国内两党、政客们在对外关系上,经常因两种策略主张的不同,而互相交锋、攻击。

欲知当今国际形势,不能不知美国。预知当今之美国,不能不知现在和将来左右美国政坛的力量,奉行的是这两种策略中的哪种。

喜欢【拾星船】原创的朋友,请加一个关注,点赞、在看、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