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范围来看,从金融向科创转型的第一梯队代表城市是纽约。 上海和纽约的发展轨迹很类似,纽约市最初是港口贸易集散地逐步走向制造业中心城市。随后在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下迅速成为成为全球金融与文化中心。

随着“创新驱动”的科创中心城市思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诞生,纽约过去长期以金融驱动的城市发展模式开始踏上了转型与升级之路。以金融资本为核心驱动力的全球城市发展模式也就此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全球中心城市对创新的建设与未来产业的新构架探索。

如何把海派文化的上海品牌与高昂的生活与商务成本有效对接,并梳理形成有效管理与治理的政策与法规是对未来产业与科创建设的重要挑战。要促进与加速科技产业蓬勃发展,金融与互联网是必要条件。

首先,科技初创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子的投入是巨大的,金融资本是支撑人才、技术研发、办公运营等实现落地的重中之重。 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就成了中小型科技创新初创企业的摇篮和理想的家园,积极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与科创中心的打造。

创新主体的感受、各类创新人才能否真正集聚,这是一座城市是否拥有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的根本评价标准。因此,租金要相对低,主城区的便利性要凸显,其中核心目标就是在城市中打造一个一个吸引人来聚集工作与交流的地方。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的基础上,上海的城市定位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 并转型为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其意义十分深远。

在刚刚揭晓的2023世界《500强》榜单,有12家总部在沪企业入围,这个数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上海作为大型外企最爱的中国城市,有相当多的代表企业,包括苹果、特斯拉、强生、埃克森美孚、通用汽车、英特尔等。截至2022年9月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经超过870家,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其中,将近80%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从产业来看,主要聚焦中在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智能制造以及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行业;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地区总部占比约14%,大中华区及以上级别的地区总部占比约21%。不只看总部企业的话,目前在上海投资兴业的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外资研发中心超510家。

对标《500强》榜单的意义在于洞察全球一流企业的最新动态,更深入地探讨中国与全球大型公司之间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从行业分类、创新能力、以及区域分析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了培育适宜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众创空间的诞生是实现了学术界、企业界与金融界跨界融合的基础层级,一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开放式办公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降低科创的基本门槛。

另一方面,从物理空间的拓展走向了多样化多生态的科技创新平台空间,这样激发上海的创新创业的热潮。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的科技创新生态正在快速走向成熟。

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孵化器和加速器是两个非常重磅一级重要载体,两者性质类似但存在区别。孵化器投资的企业所处阶段更为早期,针对有创业思路明确的团队进行帮助。孵化的对象一般或在产品、技术以及商业模式具有明显的“颠覆性”和“创造性”。 对于那些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商业计划的企业,加速器投资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企业团队在短期内内完成的一般业务建设的周期。

笔者在2015年对全球主流的科创孵化器和加速器国家做了实地调研。全球创新孵化与加速器基本就两类,一类是在政府资助和倡导下创建和成立的,另一类则完全由市场企业或机构主导成立和营运。从每个国家自身的创新定位出发,这两类的比重有所不同。从功能来看,传统形式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是跨界融合资本、技术、市场、特别是管理等维度为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和加速服务。 而以空间融合,共享办公设施、环境和服务的联合办公空间模式则更偏向降低运营成本,信息分享,有效拓宽产业生态的社交圈子。

创新成本和门槛降低激发了创新和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热情和激情是事实,在此同时,在创新体系中,在调整经济结构与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为背景下,各级政府都持续地出台了不同的政策措施,来驱动创新与未来产业。 要确定产业细分领域、技术路线、管理风控以及如何能够让企业创业在未来产业长期发展 获得长期的成功的都是有很大难度和挑战的。 因此,如何让政策精准度提升,如何让管理效率提升,如何让战术和战略数据配合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总体来说 ,未来产业的政策与引导需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最终是实现了一个新的创环境与文化。在未来产业建设中,要积极发挥行业团体、社会智库的力量,在加快创新产业化的节奏的同时,以教育和研究数字化、绿色化和创新化人才培养夯实创新基础,透过社会平台不仅仅让硬科技和社会的软科技有更好的融合来避免科研、开发和市场应用的脱节,也可以把社会教育体系融入未来产业网络,让各个不同形态的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有全球化创新的人才,思路与落地的途径。加速创新,放眼未来,走向全球,让创新成为中华文明驱动力。让创新成为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向世界的加速器。让我们共同为打造中华儿女更强的创新力,具有生命力的未来产业而努力奋斗。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张礼立】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