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是“正体书法”之一

也是中华书法艺术的“门面担当”

要想学习楷书

这篇绝世小楷可谓必看

今天一起认识

被称为“正书第一”的墨宝

《东晋曹娥诔(lěi)辞卷》

曹娥是谁?

这篇诔辞为谁而写?

《曹娥诔(lěi)辞卷》也叫《升平帖》

因在整幅作品书心的位置

有“升平二年”的署款而得名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墨迹

△“升平二年”的署款

诔(lěi)辞是一种叙述死者事迹

以表哀悼的文体

原碑《曹娥碑》的碑文

是为表彰东汉烈女曹娥而作

取自“曹娥寻父”的民间故事

公元143年的端午节

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

曹娥父亲曹盱指挥船队却不幸落水

年仅十四岁的曹娥

在江边哭喊着寻找父亲

找了很多天未果便毅然投入江中

五天后

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此后传为神话

△后人临摹《曹娥碑

曹娥去世八年后

上虞县长度尚立碑以彰曹娥孝行

碑文也被后人广泛临摹

被誉为“正书第一”!

无数名人“打卡”背书

作为一幅1600多年前的楷书墨迹

东晋流传迄今实为罕见

其字起笔多为露锋

运笔过程有提按

从中可以看到早期楷书笔法结构

体现了东晋今楷趋于成熟的风尚

为研究书法发展提供有力佐证

但这幅墨迹之所以被誉为“正书第一”

却是因为众多名家的“打卡”点评

首先要提到的

就是书心上方的韩愈楷书题名

△韩愈楷书题名

“元和四年五月二十日 退之题”

这是现今唯一存世的韩愈墨迹

在书心的位置

还有唐代怀素的题名和观款

△唐代怀素的题名

除了书心位置的名人留言

跋处众家也是各显身手

不吝赞美之词

“元儒四家”之一的元代著名学者虞集

开篇就大赞其为“正书第一”

△虞集题跋

赵孟頫在跋中

不仅夸《曹娥诔辞卷》是“正书第一”

还告诉后人

“欲学书者不可无一善刻”

赵孟頫跋《曹娥诔辞卷》

此外郭天锡、乔篑成等诸多大家

也有题跋在上

一篇《曹娥诔辞卷》上

有这么多珍贵墨迹

不愧是名人纷纷点赞的

书法界“朋友圈”

它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羲之?

在《曹娥诔辞卷》的众多题跋中

多次提及其为王羲之的墨迹

比如康熙的跋中就提到

“终于见到王羲之的《曹娥碑》真迹了!”

《曹娥碑》相传为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得意书。今睹真迹,笔势清圆秀劲,众美兼备,古来楷法之精未有与之匹者。

△康熙行书跋《曹娥诔辞卷》

“升平二年”即公元358年

是书写者抄写《曹娥碑》的时间

按纪年 王羲之尚在世中

因而有理由怀疑这是王羲之的墨迹

而在东晋时期

王羲之确实住在浙江会稽山阴一带

离上虞曹娥庙不远

他曾专门去曹娥庙拜祭

并在原碑损坏后

重新书写《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片段),选自翁万戈《唐刻宋拓晋唐小楷六种》藏本。

那么

这篇《曹娥诔辞卷》的作者

真的是王羲之吗?

虽然宋代的很多丛帖

都把它归到了王羲之的名下

但也有说法认为另有其人

宋高宗赵构以“损斋”为名的跋中写道

虽不知为谁氏书,然纤劲清丽,非晋人不能至此。

△宋高宗赵构的行楷书跋

宋高宗赵构认为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写的,

但一定是东晋人所书。”

两位虽然相隔了几百年

却仿佛在《曹娥诔辞卷》上隔空对话

要是康熙和宋高宗见了面

说不定还要因此辩论一番

不论作者是谁

这篇《曹娥诔辞卷》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

1600多年的中华书法艺术尽在其中

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正体书法的源远流长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