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我写过很多篇关于彩礼的文章,从彩礼的由来,讲到现代社会继续收彩礼的合理性。

彩礼一直是一种转移支付,以前是家庭之间的——古时候女性作为跟生存的相关性更弱的间接劳动力,彩礼就是买人费。那时候没人说因为女性生孩子就要补贴女方,而是生孩子是应该的,如果难产挂了,男方还可能要追讨,让女方父母抬不起头,因为买人费白给了。

所以那时候特别禁止什么?私奔,你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是违反了什么道德,而是父母在你身上的投资打水漂了。那个时候女性是物件,根本没有人权的,而彩礼则是劳动力的交易费用,跟以前买卖奴隶差不多,只是好听点。你想,女方嫁过去以后三从四德,伺候这个伺候那个,还不能随意回娘家,这不是买卖奴隶的费用又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喜欢看大女主的爽剧,可真实情况是,那时候哪有大女主。

现代当然不一样了,除了特别农村的地方还是要从这个从那个(所以我一直不赞同受过教育的女孩子留在农村或嫁到特别小的地方),但凡稍微有点见识的,女方不可能没有人身自由地住在男方家伺候男方家人,基本都是走动自由,孝敬对等,独立自主。

这时候还需要彩礼么?买卖人口的本质都已经没了,剩下的可能是为了面子,为了攀比,为了态度,以及为了弥补双方的价值差距——优秀的城市男结婚不需要拿出什么,甚至倒拿几套房子的我身边也时有耳闻。所以彩礼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什么?是一种关于价值的转移支付,不管是男给女,还是女给男。什么生育补贴,冠姓权,都是假的,多少人想排队给肖战王一博生孩子,会问他们要生育补贴吗?当然不会,倒贴钱都排不上队,拍卖都得上天价,本质还是双方的价值差距。

这玩意儿本来就是双方自愿,哪轮得到别人来狗拿耗子——人家拿彩礼就是补足差距用的,你自身不够牛逼,你还更想结婚,那就得给钱,就这么简单,跟性别有什么关系?可为什么国家近些年开始管这事儿了呢?因为很简单,环环相扣的地产经济出大问题了。

“结婚买房是刚需”是谁提出来的?我爸妈在单位宿舍结的婚,根本没房子。他们那一辈有很多人都没有房子结的婚,就算有房子也是30平的居多,就一间屋子,床还得靠墙,至于位子偏不偏根本没人在意,所以是谁在提?丈母娘经济现在还存不存在?为什么没有老丈人经济?

为了拉抬房价,我们强行创造出了一种概念,创造出了一种需求。但它不是无限的,中国人掏空6个钱包买房是非常畸形的,伴随着它的,是无数人一生的积蓄化水,以及远远高于我们社会承接能力的信贷扩张——你要结婚买房子是吧?贷给你,这些钱你真以为是老百姓存进去的啊?真以为银行赚存贷差呢?屁,它就是银行的白条,给你多写几个0的数字,那钱就凭空增发出来了,它锁定了你未来几十年的劳动力,可以高高兴兴地赚纯利,反正这个数字只要其他银行也认就行了。

可要是房子暴跌,经济崩溃,大家都断供呢?开发商拿到的钱又不存回国内银行而是搬往海外,储户又开始着急取钱了呢?银行就死定了,无一能幸免,只能求助央妈——这是我最不看好rmb升值的地方,你们说破大天来我也不会留太多现金在境内的。

房子作为投资品,它是有顶的。国家又想它涨,多拿白嫖的卖地钱;又不希望它涨太快导致印钱速度跟不上(跟上更完蛋),所以就只能遮遮掩掩地拉房价——可饶是如此,这个游戏也总有一天会崩盘。

婚姻和房子成了平衡贫富差距和收钱的工具,把大家的积蓄源源不断输送回政府(地价和税占了房价的大头)。但你有没有想过,当6个钱包也开始越来越承担不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当老百姓早已习惯了把它跟婚姻绑在一起的时候,就只能不结婚,只能不生孩子了,这就是反噬,类似于投资中的“盈亏同源”,最终导致了更坏的结果,那就是不仅房价提不上去了,其他地方也出现了联动反应,比如我和我的员工这个年纪的人未来的养老金怎么办?手上7个锅盖别说盖10个锅了,连7个也盖不住了。

所以为什么要反对高价彩礼?因为转移支付现在付不动了,再下去只能引起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可现在是网络时代,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之前共青团中央的官号被怼就是证明,你反对高价彩礼,人家说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这就是现状,不仅房子会高位站岗,由于房价降了所以赶紧先把婚结了的婚姻……或许也会站岗。

(完)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