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提示:本文旨在探讨如果阅读传统中医经典,不是主讲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文中偶尔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一、五脏统全身,六经也统全身

很多人认为五脏主内,六经主外。其实不是的!

实际上,五脏既主内又主外,六经既主外又主内。

比如,五脏主五体(骨、筋、肉、脉、皮毛),这些不都是“外”吗?

又比如,六经都有经别“离合出入”,六经都有大络脉络属内在脏腑,刺激六经能调节内脏功能,这些不都是“内”吗?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注意,张仲景在这里是说:“内所因”的病,不是五脏内伤病,而是“经络受邪入脏腑”所导致的病!可见,经络也是统领全身,既主外又主内的。

二、五脏分治,六经沟通

五脏对全身实行分治法,分区、分部、分层管理全身。

六经对全身实行沟通法,沟通五脏六腑、全身各区、各部、各层之间的精、神、气、血。

比如少阴经沟通心肾,阳明经沟通胃肠,太阴经沟通脾肺……

所以,五脏、六经缺一不可。

五脏失衡(主要表现为五脏虚实两种状态)会导致六经不通,比如产生浊气、痰饮、瘀血,阻碍六经通行;六经不通也会导致五脏失衡,比如,六淫之邪侵入六经,阻塞六经通行,也会影响到五脏之间的平衡。

三、五脏、六经皆有本标,皆有内外

人体营内功能:有赖于五脏平衡,也有赖于六经沟通顺畅。

人体卫外功能:有赖于六经沟通顺畅,也有赖于五脏平衡。

五脏与六经,并非分主内与外。

营内,需以卫外为保障,外敌入侵,则内部生产、生活不得安宁,卫外不固时,营内难行。

卫外,需以营内作支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卫外需要消耗营养,故祛外邪必须先补正气。《辅行诀》中伊尹二旦四神汤的大方,就是因为卫外、祛邪消耗大,或人的体质本来就弱,所以要用到二旦四神汤(六合汤)的大方(大方与小方的主要区别就是加强了对内部营养的补力)。

四、内服五味入五脏也调理六经,外治刺激六经也调理五脏

《汤液经》与《伤寒论》重点讲方剂,调理五脏,也能调理六经,也能治疗六淫、天行病等。

《黄帝内经》重点讲针灸,既通行六经,其实也调理五脏。

方法虽异,殊途同归。

五、二旦四神汤本质上是以五味调理五脏六经,攘外以安内,卫外以为固

二旦四神汤,是以内服五味的方法,调理五脏,也同时调理六经。

不是说,青龙汤只调理肝经或肺经,玄武汤只调理肾经或脾经,不是一汤对治一经病,不是这样的。

而是,二旦四神汤的任何一个汤,都既调理五脏,又能调理六经,所以也能治六经之病。

当然,二旦四神汤的任何一个汤,都会重点调理一经之病,兼及其它经之病。因为六经之间是流通的,六经不是孤立的。

二旦四神汤与五脏、六经的关系,请参阅笔者的其它相关文章。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3年12月4日

一篇短文,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的一点见解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

总之,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

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包括由浅入深的《经方直用》与《经方深用》等不同阶梯的课程)。

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自助中医普及课程(非执业中医师的业余中医课程)

B、经方课程:《零基础·从经方开始·系统学中医》(业余人士与专业人士均适合)

C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D、经典系列:伤寒金匮解读-以经方逻辑贯通理解全书

E、深造系列:中医博通升华创新-深研生命科学、人体科学,博通医理,从容应用

F、医道系列:解读黄帝内经-通过解读黄帝内经传承医道

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