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提示:本文旨在探讨如果阅读传统中医经典,不是主讲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文中偶尔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辅行诀》原文: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致津液生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旦四神汤所属方位之五行属性,刚好契合:

1、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二旦汤,味甘,缓肝急。

“急”为肝之体、用不协调,肝主筋,表现为瘈纵(抽筋),也包括“往来寒热”等动摇之象。

阳旦汤的组方规律:酸辛化甘。

酸:芍药,重用

辛:桂、姜

甘:大枣(化味药)、甘草、人参、黄芪、饴等成群

特别讲解:

阴旦汤不用桂,但用半夏(辛);不用黄芪、饴,而用柴胡、黄芩两种苦味药,在阴旦汤整体为甘味的基础上,兼加了苦味,从而兼有了降火、扶阴的功能。

2、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气上逆”为肺之体、用不协调,肺主气(呼吸),表现为喘(呼与吸俱有障碍)。

青龙汤,味辛,散开腠理以通气。

青龙汤的组方规律:咸酸化辛。

咸:甘草、苦杏仁(甘苦化咸),不直接用到咸味药

酸:芍药,五味子

辛:麻黄、桂、姜、细辛、半夏等成群

吴越论点:伤寒论小青龙汤有这样的论述:“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历代学者对此观点各异。笔者认为:伊尹青龙汤里不可缺杏仁

3、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缓”为心之体、用不协调,心主神,表现为“缓”(有说是涣,烦热与安静障碍)。

白虎汤,味酸,敛热除烦安神。

白虎汤的组方规律:苦咸化酸。

苦:知母、竹叶

咸:甘草、粳米、或有人参(这些甘味药,与苦味的知母、竹叶,甘苦化咸),不直接用到咸味药

酸:石膏(多数书上说是甘辛,应是酸)、麦冬等成群

其它味:半夏、生姜,味辛,辛甘化苦,代替知母?

吴越观点:1、大白虎汤应该人参,对应虚性体质。2、伤寒论中的竹叶石膏汤是类似大白虎汤的方,不用生姜,用到人参,也用到半夏,半夏之辛,可与甘味药,辛甘化苦,同时,半夏又是伊尹补心汤的组成药味。

4、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致津液生也。

“燥”为肾之体、用不协调,肾主精主水,表现为“燥”,肾水不能上济心火。

朱鸟汤,味咸,生津液润燥。

朱鸟汤的组方规律:甘苦化咸。

甘:阿胶,人参

苦:黄连、黄芩

咸:鸡子黄,

其它味:芍药;生姜。酸辛化甘。芍药单独使用,机理不明。

5、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湿”为脾之体、用不协调,脾主营,湿为阴阳错杂、混浊。

玄武汤,味苦,燥湿,分清浊,诞(旦)阴阳。

玄武汤的组方规律:辛甘化苦。

辛:附子、干姜(根据笔者破解,宜改为椒)

甘:茯苓;人参、甘草

苦:术

其它味:芍药;与附、姜等辛味药,酸辛化甘。

以上就是各脏所“苦”,要“急”食之汤的组方规律。

这个“急”与现代说的“急性病”类似。象伤寒之类的病,都不是慢性病,都属于急性病。二旦四神汤正适合这种外感病之“急”,能为各脏取“缓”,所以能用来治天行病。二旦四神汤治外感天行病,其组方规律就隐藏在这里!

当然,二旦四神汤不止于治外感病,也能治各种因体、用不协调而出现不能“化”的病,如糖尿病、痛风病等。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3年12月4日

一篇短文,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的一点见解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

总之,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

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包括由浅入深的《经方直用》与《经方深用》等不同阶梯的课程)。

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自助中医普及课程(非执业中医师的业余中医课程)

B、经方课程:《零基础·从经方开始·系统学中医》(业余人士与专业人士均适合)

C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D、经典系列:伤寒金匮解读-以经方逻辑贯通理解全书

E、深造系列:中医博通升华创新-深研生命科学、人体科学,博通医理,从容应用

F、医道系列:解读黄帝内经-通过解读黄帝内经传承医道

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