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言行为主的言论汇编,关于《论语》的著述汗牛充栋,人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断重读《论语》。据说,《论语》已经被译成几十种文字,总印数仅次于《圣经》。

1687年巴黎发行的《孔子生活与成就》一书,耶稣会传教士殷铎泽著。

然而即便如此,关于《论语》中许多文字的解释,至今没有准确的定论。也就是说,我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孔子的理解,也许就是建立在主观误读的基础上。

例如“唯女子與小人为难养也”,有学者为了给孔子正名,就说“女子”是“您这位先生”的意思,连带着读“唯”为“堆”,进而读作“对”,“唯女子與”也就解释为“对!您(这位)先生(说的是对的)啊”。

而实际上,“唯……与……(动词)”是当时的常见结构,意思是“只有……和……(动词)”的意思,例如《论语》里就有“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同时期文献里类似的句例还有很多。

说白了,就是同一时期的人们,出于交流的需要,会使用着类似的口头/书面语言,借助这个规律,可以考察字句的释义,这就叫做“审句例”,就像学习外语离不开语法和例句一般。

历史上,用这种方式解读古书疑难词句做得最好的,学术界公认为清代高邮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例如《诗经》中有一句“终风且暴”,关于什么是“终风”,有解读为“终日风”的,有解读为“西风”的。经过王氏父子的考证,这些都是“秀才读半边字”的望文生义,因为《诗经》里多处“终……且……”,都是“既……且……”的意思。

王氏父子博闻强识,找出了“终 ~ 且 ~ ”的诸多例证。

今天小北要推荐给你的这本豆瓣9.3分的《论语新注新译》,就是用“审句例”的方式解读《论语》的最新成果,作者杨逢彬是“当今文字训诂之学第一人”(陈寅恪语)杨树达先生的后人,他用先进的语言学理论作指导,用电脑检索手段作依托,历时近12年作《论语》的词句考证,有时一千字的考证文字就花费半个月,自认为这本小书达到了“传世之作”的标准,这才最终将其出版面世。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向来被认为是《论语》的上佳译本,而北大中文系郭锡良先生称赞这本《论语新注新译》,“在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无疑又跨进了一大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很可能被误读了的《论语》原文。

1

君子固穷

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安贫乐道是孔子的重要的观点,“君子固穷”常被解释为“君子固守/安守贫穷”,而事实上,孔子并不反对对富贵的追求,他自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即财富如果可以求得,即使是手执皮鞭的低贱职业也会去干。

颜回在陋巷箪食瓢饮仍然不改其乐,孔子曾称赞道“贤哉,回也!”图为颜回画像。

杨老师指出,在《论语》时代,“固”并没有“固守”的用例,它作为谓语的时候多表示“使巩固”,后面也不接“穷”这种抽象意义的宾语,倒是做副词表示“固然”的例子极多,例如“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所以这句不妨直译为“君子固然有困顿的时候,而小人一困顿,就无所不为了”。孔子知命但不是要人认命,正如梁启超所指出,孔子“乐行忧违,还带着确乎不拔;他遁世无闷,还带着独立不惧”。

2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仍是今天的常用语,常常被用来劝人隐忍克制,待时而动,乍看之下并无不妥,然而和“巧言乱德”似乎又有所割裂,杨老师的考证给了我们解答。

他通过穷尽性调查,指出从《论语》时代直到汉代,当“忍”不带宾语且受否定副词不修饰时,通常表示“忍心”而非“忍耐”的意义,例如“人皆有所不忍,达至于其所不忍,仁也”(《孟子·尽心下》),“吾须之不能,去之不忍”(《国语·吴语》)等等。

因此“小不忍”的含义当为“小小的仁慈”,结合上下文来看也说得通,其意为“花言巧语败坏道德,(受其蛊惑)小小的不忍心足以败坏大谋略”。

事实上,《论语》的末一篇末一句,即是“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而继孔子而起的孟子,当被问及有何擅长时,即斩钉截铁地答道,“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见知言之难及其对于行道的重要性。

3

学而优则仕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这话本不是孔子说的,然而常常被当作孔子主张“读书为了当官”而加以引用,事实上孔子主张的是明其道不计其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学也,禄在其中矣”,何况子夏曾被孔子告诫“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可见其格局并不怎样。

不过即便如此,子夏的这句话,也并不是主张“读书为了当官”,误解的根源在于,许多人把“优”想当然地仍为是“优秀”的意思。事实上,“优”的“优秀”义是由“充裕”义引申而来的,但《论语》成书的时候,这一引申义还未产生。

因此,这两句话的意思乃是,“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4

人而无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这句话放在今天也很常用,常常被翻译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大意确实如此,然而杨老师指出,“而”不能直译为“如果”,当“而”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时,表示的是二者之间的联系,所以这里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诚信”。

他给出了诸多例证,其中就有来自《论语》中的,例如“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结合上下文,是说管仲僭越而不知礼,如果解作“管仲如果知礼”,显然与原文意思有出路,正确的直译是,“像管仲那样的人都算懂得礼仪,那还有谁不懂得礼仪?”

类似的案例也见诸《左传》,其中有这样一段,“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这里要表达的是子产这样的人不应该死,而非子产死了或者没死,应直译为“像子产这样的贤人都死了,又有谁能继承他呢?”

论语中的“人而不仁”(《八佾》) ,“富而可求”(《述而》),“士而怀居”(《宪问》)都与之类似,这里暴露出的是对古汉语虚词研究的不足。

5

自行束脩以上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这句话并不难解,说的是孔子有教无类,只要一束肉脯以上的见面礼,就能进得到孔子教诲。许多解读指出,自觉自愿送上“束脩”,说明真心求学,孔子要的是这么一个态度。

这似乎能解释得通,然而其实是对文意的误解——杨老师指出,“自”并没有主动、自主的意思,它在这里只是一个介词,类似于“年自七十以上”的“自”。

行是做、从事的意思,可以译为“赠送”,“自行束脩以上”是“自/行束脩/以上”而非“自行/束脩/以上”。他指出,这样的例句颇多,例如“自践土以來”“自莒疆以西”(《昭公二十五年》)。

《论语》中“自”表示“自己……”的有“自省”“自讼”“自辱”“自经”“自道”“自称”“自致”“自绝”等,都是“自”后接一单音节动词,而且这些“自”都不是“主动”的意思。

孔子教学图

6

何有于我哉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这是孔子的夫子自道,只是关于“何有于我哉”历来众说纷纭,一说“何有”是“有何”的倒装,这句的意思是,“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这样一来一个谦虚的孔子形象跃然纸上。

然而,孔子似乎不应对这三点感到自我怀疑,例如他曾对子贡说,“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表示自己不止博闻强识,而且有“一以贯之”之道,同时他还曾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于是,对于“何有于我哉”,又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解释,即增字为解,解释为“对于我而言有什么困难呢”。

而杨老师提出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他考察了“于……何有”和“何有于……”的句式,指出这二者都是《论语》时代的习惯用语,前者表示“对于……有何难”,后者表示“……又算得了什么”。例如“人情非不爱其子也,於子之不爱,将何有于公? ”(《管子·小称篇》)说的是“他连自己儿子都不爱,主公您又算个什么”。

那么这句“何有于我哉”可以解释为,“(如果大家能做到这些,)那我孔丘又算得了什么?”历史上,皇侃的《义疏》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说“又一云,人若能如此,则何复须我……缘人不能,故有我应世耳”。这样一来,正呼应了孔子“即凡而圣”的人生,同时又多了几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色彩。

7

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这是《论语》的开篇第一章,其中的强调的“学”“乐”“君子”,都是儒学之为儒学的重要概念,即强调通过由内而外的快乐的学习和切磋,可以达成素位而行的君子人格。

尽管这段话被人津津乐道,然而还是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误解。一是“时习”二字,“时”常被解释为“时常”,“习”常被解释为“实习”,这都是按照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在周秦时候的“时”做状语时,意思是“按时”“在一定的时候”,“习”也没有衍生出“实习”的意思,且孔子教给弟子的,本就是礼、乐、御等实际操作性很强的技能,《说文解字》说“习”为“数飞也”,指“鸟频繁试飞”,理应译为“复习”更为妥当。

二是“不亦乐(lè)乎”,常常被念作“不亦乐(yuè)乎”,然而如《经典释文》云:“音‘洛’”,与现代普通话对应就是(lè),且“乐”与“悦”有区别,一般的高兴叫做“乐”,发自肺腑的高兴叫做“悦”。

《日讲四书解义》(展示的为《论语·学而》),拉萨哩等奉敕撰,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府刊本。

8

今女画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这是冉求表示对于孔子之道力不能及时,孔子给出的答复。“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不必过多解释,而究竟什么是“画”,今人习惯增字为解,例如“画地为牢”,似乎也能对应上冉求的不自信。

不过,杨老师根据他的考证指出,“画”在《论语》时代直至后来的常见是义“谋划”“计划”,而“画”的“停止”义则十分罕见,且未见于《论语》成书年代的典籍。

杨老师的新注新译带给你什么启发

或在留言区分享对你影响最深的孔子的话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此书

论语新注新译

杨逢彬 著

孟子新注新译

运用王氏方法,不惧坐冷板凳,考释《孟子》中108个疑难问题。

梁启超

经典讲读系列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版,一代学术巨匠鼎力钜献。

-End-

观点资料参考:《论语新注新译》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