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7月,跋山水库泄洪,河流东岸的河滩受到冲刷,被埋在地层中的象门齿等大型哺乳动物骨骼化石露出,经考古工作者的抢救性发掘后,一处旧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得以重现天日。跋山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从此进入了考古学界的视野。此后,水门遗址、水泉峪遗址、葛庄遗址和沂河头遗址等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的数十处遗存陆续被发现,并被归入了跋山遗址群的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30日,在临沂市沂水县举办的沂水跋山遗址群专家论证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的12名业内专家学者,就跋山遗址群的内涵与价值、利用与保护等问题展开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围绕跋山遗址已开展近4年的考古工作,采集、出土文化遗物3.5万余件,其中有一定数量的骨制品和大量石制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李罡介绍,跋山遗址已经划分出14个文化层,保存了距今10万年至6万年、至少6个时段的古人类活动印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跋山遗址目前已清理出8个以幼年个体为主的古菱齿象下颌,以及两个披毛犀头骨化石,同层散布大量石制品。除常规骨制产品外,还出土了一件象牙质铲形器,为国内首次发现,系古人类利用象门齿进行生产活动的巨型工具。
在跋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厅,这件象牙质铲形器被陈列在单独的盒子中,吸引了很多专家驻足观察。象牙经过打磨制作成铲形的工具,其最大长宽为53.5厘米、7.5厘米,所在层位不晚于距今9.9万年。不管是古人类有意识修制而成,还是拣选象门齿直接加以使用,这种利用巨型动物骨骼的行为在国内也是首次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双权认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非常重要的人类行为信息,包括人类社会组织、意识形态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等等。从这个角度看,跋山遗址值得更进一步的发掘,扩大发掘面、拓展研究思路,有望找到解决巨型动物与人类关系问题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过去的山东旧石器考古中,由于调查过的旧石器遗址和地点绝大多数没有连续地层,遗物多为地表采集,因此长期以来山东省乃至整个海岱地区都没有建立起连续完整的旧石器考古文化序列。跋山遗址是山东省近年来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丰富、也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极具研究价值,其发现填补了山东及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跋山遗址的发现,是山东旧石器考古的一大突破,最大的收获就是建立起一个晚更新世以来具有年代框架的文化演变序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夏正楷说。
跋山遗址的意义,不局限于山东的旧石器考古工作。人类的祖先到底从哪里来?学界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现代人类晚近起源非洲说”,另一种观点则是多地区连续进化。前者的重要依据就是东亚地区缺少距今10万-5万年的人类活动证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认为,跋山遗址的发现,是一个有力的反证,这对山东、中国乃至东亚的旧石器考古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遗址的发现和后续研究在建立中国北方乃至东亚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复原早期人类发展史,特别是关于现代人起源与发展研究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科研前景。鉴于此,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接下来的考古发掘应注重遗迹、遗物的现场保护,尤其重视对临水区域文化堆积的保护,及时筑建堤坝及工作棚等现场保护措施;此外,还要加强跋山遗址群的展示利用和宣传推广,开展大范围、多层次的公众考古活动,注重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遗存的研究。

文字来源:大众日报

图片来源:齐鲁频道

感谢关注沂水旅游视频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沂水旅游官方微信

来都来了,点点赞、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