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每当夏季到来之时,人们都会提前做好防暑工作,以免因为中暑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在大众的心目中,夏季往往都和酷暑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伏天降临之间,就算躲在屋子里开空调,也难敌暑热的侵袭。

不过,在200多年前的嘉庆年间,本应该酷热难耐的夏季,却上演了一出“六月飞雪”的惨剧。据史料记载,当时有数十万人冻饿而死,全球大约有20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的夏季,为何会突然下雪?这种反常的气候是如何出现的呢?

据当时的史官记载,公元1816年初之际,本应该打春的时候,不仅覆盖在大地上的冰雪没有消融,而且气候也如同冬季一般奇冷无比。

人们本以为出现了倒春潮的现象,所以也并没有当一回事,并认为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可是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直到这一年的立夏时节,也丝毫没有感受到暖意。

按理来说,开春之后农民们就要开始农忙了,但被冻僵了的大地根本没法耕种。这种极端的自然灾害,让农民们叫苦连连。

如果说没办法种庄稼,已经是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灾难,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几乎让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立夏时节寒意未消,但是到了本应该酷热难耐的夏季,却突然开始漫天飞雪。鹅毛一般大小的雪片从天而降,生活在北方的老百姓,不得不继续生炉子取暖。

外出的时候也要穿上冬季的棉衣、棉鞋,否则很容易就被冻伤了。面对这种违反常理的极端天气,全国上下都开始纷纷躁动起来。

毕竟在农耕社会,农民无法种庄稼可是天大的事情。据当时云南的地方志记载,原本四季如春的云南,受灾情况简直惨不忍睹。

当地,每年都会栽种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农作物,但是在嘉庆二十一年,却因为大雪封城而无法播种,最终导致当地颗粒无收,饿死和冻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

当然,除了云南的受灾情况比较严重之外,全国多地的县志中也都记载了相关信息,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因为极端天气影响,本地粮食绝收,百姓因冻饿致死者不可计数。”

江西、安徽等地的相关资料中,也都记载了:“十二月雪雨,冰坚寸余”。也就是说夏季降雪、霜冻等自然灾害,已经波及到了全国。

如此大范围的灾害性气候,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据同一时代的其他国家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815年之际,位于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爆发了。

这次火山爆发几乎波及了,包括美洲、欧洲、亚洲在内的,绝大多数北半球国家,甚至可以说无一幸免。

坦博拉火山爆发之后,造成了巨大的“火山灰效应”,而这也让全球都陷入了低温危害,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温度下降了2℃。

这次火山爆发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直接导致公元1816年,整个北半球都进入了“无夏之年”。而这也是嘉庆二十一年夏季,出现大雪天气的根本原因。

我国受灾最严重的当属西南地区,据记载这一年的8月份,云南地区的气温仍然犹如寒冬一般,并且气温还一直呈下降趋势。

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在气温下降的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霜冻气候和大雪天。原本应该四季常青的云南,仿佛一下子陷入了凛冬时节。

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之下,当地出现了严重的灾荒,所有能吃的食物都被人们抢光了,米价甚至一度达到了三两白银一斗,穷苦人根本买不起,最终只能冻饿而亡。

老百姓为了填饱肚子,在没有任何食物的前提下,开始竞相食用观音土,而这也让很多人命丧黄泉。

后来,据科学家研究发现,1816年的极端低温气候,除了和火山爆发有关系之外,还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很大关联。

嘉庆二十一年,号称“小冰期”之后,气温最低的一年。由于当时人们不了解气候的变化,所以也没有提前进行预防,故此才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和悲剧。

极端气候影响了农业生产,而民以食为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粮食,老百姓的生活彻底陷入绝境,而这也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

所以,有历史学家认为,清朝之所以会在进入末期时,衰亡的速度如此之快,其实也和这次“无夏之年”有很大关系。